養生/吃鈣片補鈣 也要運動、曬太陽
骨質疏鬆症是年長者常見慢性疾病之一,但往往因無症狀常被忽略。據台灣2005年到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男性23.9%、女性38.3%。年過30歲後,骨質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流失速度為每年3%,如何存骨本,攝取足夠且有效的鈣質,需搶在骨鬆流失前就開始做好功課。
常等到跌倒 才發現骨質空洞
骨質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流失,許多長輩對於骨質疏鬆症「有認知」,但卻不懂得預防來延緩骨鬆發生。
臨床上,高比率的骨鬆患者都因骨折就醫,才發現自己有骨鬆,此時往往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骨鬆骨折好發於三大部位,分別為脊椎、腕部、髖部。有骨質疏鬆症的長者,若不幸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死亡率高達20%。只要曾發生過骨折,二度骨折機率是一般人兩倍以上,每次骨折都增加死亡或長期臥床的機率。
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症」,但有效保養或降低骨鬆提早來臨的風險,能幫助自己進入老年時,仍可擁有勇健的身體。骨鬆有十大風險因子:女性、缺乏運動、吸菸、飲酒過量、缺鈣、家族病史、體重過輕、長期使用類固醇、日曬不足或有甲狀腺疾病等。
與男性相比,女性骨質較少,比男性脆弱,加上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更容易讓骨質流失。若加上缺乏運動,骨骼缺乏肌肉保護更容易受傷,也增加骨鬆機率。
過去女性平均50歲左右才進入更年期,但近年發現45歲左右的女性就陸續開始出現經期異常,比起過往更早面臨停經的問題。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骨密度檢查,而補鈣對於女性而言,更需要提早開始補充;如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也應該要避免跌倒發生,減少骨折臥床的機率。
腸胃吸收差 飲食補鈣效率差
台灣花蓮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姚定國表示,門診許多骨鬆患者對補鈣有迷思,認為多吃小魚乾、喝牛奶、多運動、曬太陽就足夠。他表示,長輩的補鈣方式與年輕人不太一樣,年輕人可透過多吃含鈣質食物及多曬太陽、多運動補足,但長輩牙口不好,加上胃腸的吸收能力也有限,建議可利用服用鈣片來增加補足機會。
姚定國說,鈣片分為結晶鈣與非晶鈣片,前者分子大,後者分子較小,建議長輩可選擇非晶鈣片增加鈣質吸收效率。他於2012年第一次做身體健康檢查時,發現骨密度為-1.5,正常值介於+1.0到-1.0間,他不以為意,第二次再做骨密度檢查,骨密度僅剩下-2.2。見到數字下降,他立刻開始展開補鈣計畫,接觸到非晶鈣,當時每天吃二顆,持續半年,第三次骨密度回到-1.7。
姚定國表示,骨鬆是慢性疾病,也是正常老化過程,避免骨質嚴重地快速流失,即時補鈣有機會降低骨質流失速度,但沒辦法短期就恢復,需要長期使用,並且搭配運動、曬太陽等,才能逐步恢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