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背書候選人在兩場佛州特別選舉接受考驗

愛達荷州議員推動提案訴請最高法院推翻同性婚姻

大仁說財經/跨性別者 為何易陷經濟困境

調查顯示,跨性別者很容易失業、貧困和缺乏家庭支持。(美聯社)
調查顯示,跨性別者很容易失業、貧困和缺乏家庭支持。(美聯社)

數百萬自認為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的美國人面臨著嚴峻經濟現實。研究和調查的證據非常明確: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性別不符的人比一般人更有可能經歷經濟困難。某些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非二元性別」,這意味著他們並不歸類於某一特定性別。

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這類人通常面臨著「較低的就業率、較低的家庭收入、較高的貧困率、更多的公共援助使用以及糧食不安全的可能性增加」。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美國至少有530萬人被認定為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其數目相當於鳳凰城大都會區的人口。

經濟學家、研究人員和跨性別者自己都表示,「跨性別恐懼症」或對跨性別者的負面信念和態度是罪魁禍首。變性也可能要花費數萬美元,而且有充分證據表明,出櫃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人士的嚴峻經濟困境長期以來未被探索,即使近幾十年來已經有很多發現。

失業率18% 全國4倍多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傑出心理學教授納達爾(Kevin Nadal)表示:「我們知道的是,自30或40年前開始收集跨性別者數據以來,他們就一直經歷如此多經濟差距。 」

他說,「如果看到跨性別者會讓你感到不舒服,那是因為你之前和他們沒有太多接觸,或者因為你對性別有非常僵化的觀念。」丕優研究中心也發現,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一個人的性別在出生時就決定的,但大多傾向於保護他們免受歧視

由國家跨性別平等中心進行的美國跨性別調查將於今年稍後公布「前所未有」的9萬2329名受訪者的完整結果,這是自2015年上次調查以來的最新一次調查。初步調查顯示,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仍然存在著一如既往的艱難。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跨性別者表示正在經歷貧困;30%表示一生中至少曾經無家可歸過一次。受訪的跨性別失業率為18%,是目前全國失業率的四倍多。

人口普查局對調查當年2022年的單身貧窮線定在1萬4880美元。

經濟學家表示,家庭對個人財務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像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提供庇護這樣簡單的事情。對於跨性別者來說,這種安全網往往不存在。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威廉斯研究所公共政策資深學者赫爾曼說:「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人生如何開始。」「我們發現,被趕出家門或有過家庭拒絕經歷的跨性別者,更可能處於不穩定的經濟狀況。」

美國房市多年來一直是出了名的艱難,租金上漲速度快於收入上漲,而且由於房貸利率仍然高得令人痛苦,房價最近飆升至歷史新高。根據realtor.com的一項調查,首購族通常需要家人的經濟援助才能購買房屋。

因性別認同 11%丟工作

許多家長也幫忙支付高等教育費用。但研究顯示,對於大多數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者來說,情況並非如此。

2020年,最高法院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權案件中裁定,禁止雇主歧視LGBTQ員工。最高法院審理的博斯托克訴克萊頓郡案件是全美三起類似案件的合併案。其中一件是史蒂芬斯(Aimee Stephens),她於2013年在底特律附近郊區擔任殯葬承辦人時公開自己的跨性別女性身分。但在她告知雇主後不久後就被解雇,讓她提出訴訟。史蒂芬斯在最高法院做出裁決前一個月去世。

巴德學院經濟學教授馬泰爾表示:「跨性別者在職場受到聯邦法律的保護已有四年,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保護效果如何。」「跨性別者一生都面臨著羞辱;因此可以公平地說,勞動市場歧視是讓他們在生活中處於不利地位的一個因素。」

美國跨性別者調查的早期報告顯示,11%的受訪者表示,常因性別認同或表達而被開除、被迫辭職或被解雇。

跨性別者表示在工作中仍面臨不尊重的問題。跨性別者的一個常見問題是性別錯誤,或使用不反映其選擇的性別認同的術語來提及,這有時是偶然的,有時是故意的。

各州掀反LGBTQ法案浪潮

全國各州議會正掀起歷史性的法案浪潮,打算禁止跨性別青年獲得性別肯定的醫療保健,並規範公立學校的課程,包括有關性別認同的討論。

根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數據,去年各州立法者提出至少510項反LGBTQ法案,其中大部分州都是共和黨主政。這個數字創下了紀錄,幾乎是2022年推出類似法案數量的三倍。

根據「Trans Legislation Tracker」報導,今年以來已有40項反跨州法案簽署成為法律,此外還有八項法案已由州議會通過,但尚未被州長批准或否決。

雖然全美各地都面臨經濟困難和敵對的政治形勢,但研究人員和跨性別者表示,做真實的自己是無價的。在最新的美國跨性別者調查中,壓倒性的94%受訪者表示,他們「在變性後,對自己的生活『更加滿意』或『更加滿意一點』」。

跨性別 性別認同 歧視

上一則

封面故事/過度包裝 移民局拒假人才

下一則

理財百科/5原因 支票帳戶別放逾3000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