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農業部預估今年雞蛋價漲20%

動手了…川普結束多元包容政策 開始解雇DEI員工

紐約客談/垃圾桶新規 社區福音還是負擔?

不斷以「立意良善」為包裝,實則窒礙難行的法規,相信紐約客再熟悉不過。自今年開始罰款的官方垃圾桶,看似有機會改善城市內長久的垃圾堆積問題,但居民心中有數,模糊規定加上要自費購買,極有可能又成為一條四不像又引來罵聲的政績敗筆。

▼收聽「紐約客談」:

紐約市民每天可產生2.4萬噸垃圾,市府聲稱新政策可有效降低垃圾裸露時間,改善鼠患滋生。但實際操作的結果是陸續開出多張罰單,這也代表政策本身的設計,並未考慮到現實條件。

首先,對於住在高樓層的民眾來說,要將體積巨大的官方垃圾桶,在指定時間搬到戶外,不只室內存放成為問題,對於行動不方便的居民來說,更是艱鉅的挑戰;其次,一個垃圾桶就要價50元,對中產階級家庭來說可能不是太大問題,但對低收入群體而言,又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一筆沉重負擔。尤其市府並沒有依照收入免費提供或是補貼弱勢族群,就算買到,如果被偷竊成本還得自行吸收,最守規矩反而得不償失。

此外,市府至今仍未針對社區與民族的多元性提出靈活的解決方案,甚至守規矩的民眾想購買,卻只能迎來「缺貨製作中」這種荒唐的公告。

政策的出發點是解決鼠患問題,但許多居民反映,垃圾桶雖然減少了鼠患在垃圾堆中覓食的機會,但未能阻止老鼠繼續在下水道和建築內活動。某些社區的垃圾桶數量不足,導致垃圾堆積在外,反而加劇了環境衛生問題。

紐約市垃圾桶新規的推行,再次凸顯了公共政策設計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在實現宏觀目標的同時,兼顧居民的現實需求。政策制定者應更多走進社區、傾聽居民聲音,並提供更靈活的執行方案,例如針對低收入家庭推出免費垃圾桶計畫,或設計更符合小型公寓需求的垃圾管理方式。

低收入 紐約市

上一則

王嘉廉醫療中心 曼哈頓、法拉盛院所設當日看診

下一則

州議會就任日 陳學理鄭永佳宣誓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