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華郵:馬斯克網路群眾遠遠超過川普

科學家精算 吃下熱狗、漢堡、可樂會減壽的時間

封面故事/電影「隔壁的房間」也是雪飄落 在悲傷中發現愛

電影「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一幕,劇情提及死亡的議題,由蒂妲史雲頓(左)和茱莉安摩爾主演。(美聯社)
電影「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一幕,劇情提及死亡的議題,由蒂妲史雲頓(左)和茱莉安摩爾主演。(美聯社)

「當雪在飄落,微微飄落在宇宙間…微微飄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這不是瓊瑤的「當雪花飄落」,這是電影「隔壁的房間」裡的對白。

瓊瑤離世的消息傳出,「善終」的議題也跟著發酵;今年拿下威尼斯金獅獎的電影「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 劇情也提及死亡的議題, 電影內容講述一對好友在重逢後,一人面臨生命末期,另一人陪伴,在這段時光中,兩人對生死的體悟;對「善終」有呈現沒有答案見解。

影片來源:YouTube@Sony Pictures Classics

電影主題雖鎖定死亡,但導演阿莫多瓦說:「我不想要這部電影顯得過於哀傷或殘酷,要富有輕快和活力的感覺。」

他說:「瑪莎即將死去,她的朋友英格麗在認同和接受死亡中學到一課。」

這部電影改編自努涅斯(Sigrid Nunez)的小說「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另譯「你正在經歷什麼」)。

陪癌末老友完成安樂死

書介上寫著:

好友病了。而她特意來求助的,卻是難上加難的一題:陪我走到最後。女人答應了,卻沒想到這竟是一趟徹底孤獨的冒險,因為──就算是找到了最能安安靜靜生活的美景勝地;就算是能擁有相互打趣、扶持、共享品味接近的美食閱讀影像、一同聊聊回憶的時光;甚至就算是她倆能夠同甘共苦一段;等到最終那日來臨,她與罹病的好友,終究還是要孤身一人、獨自面對各自全然不同的那段冒險……。只不過在那之前,仍有許多可記下的,心思、糾結、笑鬧、傻氣……以及旁觀他人痛苦的痛苦,而縱有再多的苦不堪言,終將在怯怯發問「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裡,一一鋪展、細細袒露。

作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郭強生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推薦序中寫道: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

他說,還會有比陪伴癌症末期的半生老友,協助她完成安樂死更悲傷的故事嗎?

更多篇幅呈現周遭他人

郭強生寫道:

努涅斯這本新作看似馬賽克拼圖式的穿插敘述,除了描寫主人翁面對協助老友安樂死這個承諾時內心的糾結變化,更多的篇幅是在呈現她生活周遭的「他人」。

這些「他人」可能是經常打照面卻並不往來的鄰居,某個偶然因投宿而短暫同一個屋簷下共處的民宿女主人,或者十幾年同是一間健身房會員的點頭之交……當伴病的敘述者倒數著,那最後一刻的告別即將到來的過程中,這些曾於與她擦身而過、不同年紀的女性,也同時紛紛浮上了她的心頭。

《紐約客》雜誌的書評家莫薇.安姆瑞(Merve Emre)在書評上說,反覆閱讀「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一書,我深深入迷:努涅斯以其特有的幽默與冷靜語調,敘述了衰老的不公平是如何綑綁了女人,不論在社交生活,或是彼此的相處相待上都是……主角透過倒空自己,延展意識拓及他人,在一段段傾聽間,確保故事的生動活力與光采。努涅斯在吳爾芙關於衰老病死的精采短篇「鏡子裡的女人」(The Lady in the Looking Glass)中,汲取到生命深遂的存在,那對心靈而言,宛如呼吸之於身體一般關鍵。

極簡單故事探巨大課題

《紐約時報》書評認為,努涅斯說了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卻能延伸到極大的主題:這世界上,最現實的莫過於生與死,以及我們對這兩件事的感受。美、友誼、自然、藝術:在自我通往孤寂與絕望的路上,努涅斯提供這些經緯來幫助我們定位生與死。

奧地利文學評論家西格麗德.洛夫勒(Sigrid Lffler)評論,這是本帶著無可奈何意味的詼諧小說,以舉重若輕的筆法處理了離別、死亡和萬物終結的巨大課題。

郭強生認為,努涅斯想要說的是,在這個走到哪裡都會聽到「正面思考」這句口號的時代,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正在一點一點磨鈍我們的感受力。

然而,再怎樣以小確幸的態度迴避,以為看幾本心靈雞湯就有如神功護體,我們仍不知病老死會在何時何地降臨在我們頭上,這是沒有任何他人經驗可以借鏡的最後關口。

努涅斯筆下這一則則或長或短的悲傷故事,既沒有道德教訓,也沒有高調論述。她用那樣乾淨、從無贅述的句子,彷彿只是不經意地轉述,卻每每教我讀完後無比震驚。

安樂死 瓊瑤 癌症

上一則

稅務漫談/如何向政府要回「退稅」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