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避免日後糾紛 律師:就醫時該做3件事
一名處理過許多醫療糾紛的律師包思沃斯(Tom Bosworth)在社群媒體抖音(TikTok)對前往醫院就診者提出三項建議,希望有助人們能得到最好的照護。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包思沃斯發布的影片目前已獲超過3.1萬次點閱,並有數十位醫療專業人士留言贊同他的建議。
他的三個建議是:永遠不要在沒有見證人的情況下前往醫院,一定要知道誰是主治醫師,並確保醫師清楚說明他們的醫療照護計畫。
包思沃斯表示,帶朋友或親戚去醫院,萬一事情出了差錯,包括誤診、給錯藥等,就有了見證人,而跟著前往的人可以為可能的醫療弊端舉證,或是能與醫生、護士有更好的溝通,「有個人在身邊總是好的」。
其次是,認識負責的主治醫師,對確保獲得最佳照護同樣十分重要。包思沃斯說,病人通常會由住院醫師診治,他們雖然是醫生,但仍在受訓中,尚未取得執業資格,無法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行醫。
最後一點是,醫生與護士應該清楚說明診斷結果、會採取哪些治療措施,不論是抗生素療程還是血液檢驗,如果他們沒有說清楚,病患應該直言並要求答案。包思沃斯表示,弄清楚這一點,「你需要為自己發聲」。
醫療錯誤,例如不正確的診斷或藥物劑量,每年約造成20萬名或更多美國人死亡、約40萬人受傷害;這些錯誤也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醫療糾紛。
包思沃斯說,如果能帶個人一起去醫院,以防萬一發生什麼事而醫生否認你所說的,這時便需要一個證人;證人需在案件中作證或被取證,讓病人的證詞更具效力。
據護士及病人表示,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醫生往往無法有效地與病人溝通,尤其是在討論採取何種治療方案時。包思沃斯表示,隱瞞治療計畫會削弱病患、親友與醫生之間的信任。
包思沃斯在費城執業,他的這支影片獲得近百人留言。其中一人說,她在急診室遇到過這種事,她因為脫水而昏倒,護士在筆記上寫她的頭栽在馬桶裡,「還好我的嫂嫂和我在一起」。
另一網友說,醫院在1.5小時內,幾乎給他雙倍劑量的強效止痛藥,幸好他發現了;他建議,把所有藥物的時間和劑量寫下來,讓別人也知道。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