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聽南韓歌、新婚穿白紗都是「反動行為」 脫北者目睹青年遭公開處死

拜登首辯遲鈍引發民主黨恐慌 黨內掀「換登」聲浪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生蠔、蛤蠣受汙有毒 食藥局警告:勿食勿售

圖為民眾在俄勒岡州海灘挖蛤蠣。(美聯社)
圖為民眾在俄勒岡州海灘挖蛤蠣。(美聯社)

西北部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的生蠔、蛤蠣等貝殼類海鮮,可能受到汙染有毒,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警告民眾勿食用,餐廳和商店也勿販售。

藥局提醒民眾暫勿消費食用的是5月28日起產自俄勒岡州內塔慈灣(Netarts Bay)和提拉穆克灣(Tillamook Bay)的生蠔,以及5月26日至30日從華盛頓州魏拉帕灣(Willapa Bay)採收的貝類海鮮。

食藥局上周發布警告說,這些海鮮已經販售到亞利桑那、加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紐約州和產地兩州的餐廳及超市,消費者應避免食用,販售的商店或餐廳不要賣,直接把問題產品丟掉。千萬不要吃的原因是吃了恐怕惹「麻痺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上身。

「麻痺性貝毒」是神經性毒素,毒性強烈,經常造成中毒死亡,案例廣布且頻見,各國水產品檢驗均特別重視。若中了石房蛤毒素(saxitoxin)的毒,會有腸胃不適與神經症狀,有「漂浮」、恍惚感,有些人不經治療即痊癒,但國家醫學圖書館說,中毒後身體虛弱,可能逐漸變成呼吸麻痺和窒息。

食藥局說,貝殼類的汙染源就是它們自身生存的自然環境,通常是海藻造成海水含毒,毒素傳到海鮮裡面。食藥局說,「蚌殼類海產保存毒性的期間長短不一,有些很快就可排盡毒素,有些排毒遲緩,排毒越遲緩,吃到的人,中毒的風險期就越長。」

具「麻痺性貝毒」的海鮮,外表、氣味和味道都和正常的海鮮一樣,而且冰凍、烹煮都無法排除毒性。多數中毒者在毒海鮮入肚30分鐘內感到嘴唇、舌頭和嘴部麻麻的,進一步有被針刺的痛感,接著嘔吐,最後呼吸麻痺。

食藥局建議有中毒症狀的人趕快看醫生,並通報各地衛生單位。

俄勒岡衛生廳鑑於中毒病例增加,於5月30日通報聯邦衛生部,請其下令回收可疑產品;華盛頓州同日基於同樣理由,也請衛生部下令回收,發布警告。

藥局 華盛頓州 俄勒岡州

上一則

斷橋清理工作結束 巴爾的摩港航道重新開放

下一則

醫療債務擬禁止列入信用報告 華郵:拜登有意拉攏低收入少數族裔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