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案頻傳 施暴者有共同特質
好萊塢與歌壇男星對女伴施暴或家庭暴力事件頻傳,部分影像曝光後令人驚駭。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專家,歸納出多數施暴男性的特質與原因。
全國反家庭暴力聯盟(The 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NCADV)統計,全美約25%的女性和11%的男性遭受某種形式的家暴,而施暴對象往往是親密伴侶。
NCADV指出,平均每分鐘就有將近20人遭伴侶肢體虐待,換算每年逾1000萬名男女受害。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暴事件增加,因避疫封措施阻礙受害者取得資源或求助,而加劇暴力的因素不乏壓力、錢、酒精和藥物濫用。
專家指出,加害人通常有強大的控制慾、渴望權力、缺乏自尊,並在動粗後狡辯。協助家暴受害者的社工則表示,加害人往往會仗著體力優勢在性方面欺壓受害者,或阻止伴侶離開。
雖然受害人不分性別,但司法部發現,至少85%的家暴受害者為女性。
全國家暴熱線(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的對外事務官克莉絲托‧賈斯提斯(Crystal Justice)表示,「家暴不一定是肢體傷害,親密伴侶暴力可透過多種形式表現,包括肢體、情緒勒索、數位方式(藉助科技造成傷害)、經濟壓榨與控制。」
性別暴力研究所(Gender Violence Institute)共同創辦人德里(Chuck Derry)表示:「導致家庭暴力的社會規範一大主因是,男性為戶主、男性優於女性,女性軟弱、笨拙、情緒化等文化語言。因而產生『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中、這是我的房子、妳要照我說的話做,妳嫁給我,我就擁有妳』等概念。」
德里解釋,「這些其實都是自私的想法,且加害人選擇以傷害他人的方式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過去40多年來,德里持續在司法體制中與施暴者打交道;他認為,加害人不能以心理健康當作逃避的藉口。德里表示,參加團體輔導的男性經過心理評估後,結果顯示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不會比普通人高。
另有專家表示,許多加害者在幼年曾受虐或目睹家暴;對此,德里表示,這不代表男人會重蹈覆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