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非Prime會員購物更便宜?網友炸鍋掀退訂

投書/記瓊瑤「窗外」男主角蔣仁

銀行帳戶、電話號碼同時被盜 財經記者損失1.9萬

SIM卡交換攻擊侵入商店、銀行或信用卡帳戶,甚至盜取被害人的電話號碼;這讓電話或簡訊都發給駭客,而非受害者。(美聯社)
SIM卡交換攻擊侵入商店、銀行或信用卡帳戶,甚至盜取被害人的電話號碼;這讓電話或簡訊都發給駭客,而非受害者。(美聯社)

美聯社財經記者法帝瑪‧胡桑(Fatima Hussein)以自身經驗闡述,比銀行帳戶被盜領更慘的是電話號碼也被竊走,而這類身分盜竊「SIM卡交換攻擊」(SIM swap attack)詐騙案件與日俱增。

胡桑今年5月被通知無法撥打電話或發簡訊,當她連接家用無線網路連線檢查電郵時,赫然發現有通知稱2萬元從她的簽帳卡轉進Discover Bank陌生帳戶。

胡桑阻止轉帳並通報手機電話出問題,但這只是噩夢開端;幾天後,還是有人設法將1萬9000元從她的簽帳卡轉進同一個奇怪帳戶。

新聯邦法規已針對「SIM卡交換攻擊」訂定防止轉出挾持(port-out hijack)的預防機制,但不清楚嚇阻犯罪的成效有多大。

SIM卡交換攻擊侵入商店、銀行或信用卡帳戶,甚至盜取被害人的電話號碼;這讓電話或簡訊都發給駭客,而非受害者。

當真正的使用者喪失存取自身電話的權力時,過往設下的雙重認證等保全帳號措施,可能被反用來對付受害者;例如銀行發送的簡訊驗證碼,形同無效。

即使是熟悉相關科技的人,或遵守每一項保護身分個資的建議,這種情況仍可能發生。

專家表示,這些騙局只會愈來愈多且更複雜。

胡桑並非科技專家,但是一名受過法學教育的記者,專門報導財經新聞。

由於胡桑的線上工作性質,她深諳維持線上安全的所有方法,她擅用多重身分認證更改密碼,登出不常使用的應用程式,並不在網路上留存個資,但仍遭受網攻,且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才索回錢財和電話號碼掌控權。

聯邦調查局(FBI)網路犯罪投訴中心(IC3)報告指出,自2018年到2021年,SIM卡交換攻擊投訴增逾400%,累計161宗案件,被害人損失金額逾6800萬元。

另外,民眾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提出的相關犯罪數量增一倍,從2020年的275宗,增至2023年的550宗。

網安企業「SocialProof Security」執行長瑞秋‧托貝克(Rachel Tobac)表示,實際犯罪情事可能更高許多,因為大多數身分盜竊事件都未通報。

托貝克表示,雙重認證是保障消費者安全的過時方式,因為可以透過網路上的公共或私人資料庫,找到任何人的電話號碼、生日和社安碼。

受過法學教育,專門報導財經新聞的美聯社記者法帝瑪‧胡桑也躲不過「SIM卡交換攻擊...
受過法學教育,專門報導財經新聞的美聯社記者法帝瑪‧胡桑也躲不過「SIM卡交換攻擊」,身分慘遭竊取。(美聯社)

信用卡 駭客 FBI

上一則

世界OnAir/這支華人合唱團 在紐約唱響中文之美

下一則

世界OnAir/通過試管嬰兒得2寶 矽谷華人志願單親路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