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拜」掀認知測驗討論 學者:醫師難判斷是否適任公職
拜登總統的2024年總統大選首輪辯論會不知所云的表現,引發外界對他繼續連任的質疑,並呼籲拜登接受認知篩檢,不過醫師表示,僅憑一項篩檢無法得出認知能力的實際狀況,需要進行全方位檢測才能獲得準確的結果。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日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直言:「我每天都接受認知篩檢。我不僅在選舉,我還治理整個世界。」
根據拜登今年2月年度體檢報告,雖然因關節炎走路步伐僵硬、活動範圍縮小,但未發現任何多發性硬化症或帕金森氏症等症狀,白宮醫師評估拜登「適合履行職責」,不需要接受認知篩檢。
不過上個月底拜登在首輪辯論會上,說話結巴、思緒中斷,其認知問題再度浮出檯面,尤其選民對兩黨候選人的高齡,始終有揮之不去的疑問。
報導指出,2018年川普任內,曾因外界質疑其心理健康,接受「蒙特婁認知評估」(MoCA),透過檢查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與方向感來篩檢認知障礙,評估結果,川普獲得滿分30分。
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老年學暨安寧照護科主任布卡瓦爾(Kenneth Boockvar)表示:「對於受過高等教育、沒有或有輕微障礙的人來說,這項測試相當容易完成。」並強調:「這只是一個篩檢測試,並非最後確診。」
布卡瓦爾透露,一般而言,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可能在篩檢時表現良好,因此認知篩檢作為第一道檢驗,如果患者確實出現部分認知障礙,仍需要定期重複篩檢,以了解病患認知能力是否繼續退化。
戴維斯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動態記憶實驗室(Dynamic Memory Lab)主任蘭加納特(Charan Ranganath)表示,篩檢患者認知狀況最徹底的方法是進行神經心理評估,接受連續數小時的各項檢查。
不過蘭加納特指出,因為缺乏公認標準,醫師無法以評估結果確認候選人是否適合擔任公職:「會有兩大挑戰,其一是接受此類檢查的意義為何?再來是這份公職的意義為何?我們到底要指望候選人做什麼?」
因此醫師除了參考認知篩檢結果,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患者病史、健檢報告、與患者以及家屬訪談,才能進一步確定患者的認知問題,並可能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磁振造影(MRI)或正子斷層造影(PET)、血液的檢查或乾脆轉介給其他專科醫師。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Southern California's Keck School of Medicine)老年學教授施奈德(Lon Schneider)認為對於兩位高齡候選人而言,更需要對其決策能力進行評估:「這不是及不及格的問題,接受總統能力篩選測試,如果分數高於28分,就表示能力,如果分數低於28分,就是無法勝任。」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