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選情看好 美國準備好接受女總統了嗎?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聲勢看漲,搖擺州的民調也領先。相較前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Hillary Clinton)8年前參選的情勢,賀錦麗顯然有利太多,美國社會有了什麼改變?選民準備好迎接女性、非亞裔的總統了嗎?
全球已有76個國家曾有女總統或女總理,而美國等118個國則還沒有女性領導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僅是第2次由主要政黨提名的美國總統候選人,之前是2016年代表民主黨的前國務卿柯林頓。
拜登(Joe Biden)總統放棄連任後,民主黨提名現任副總統賀錦麗,今起一連4天舉行全代會,盛大造勢,柯林頓出席為賀錦麗助講。柯林頓和賀錦麗都是對上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羅賓森(Linda Robinson)日前接受中央社視訊訪問時指出,根據長期且定期進行的民調,「性別和族裔偏見仍影響某些人的思維」。
羅賓森說,民調顯示,當被問到是否支持女總統,多數人會說,「不認為女總統有什麼問題」,但再追問下去,常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有人會說,我認為我的鄰居還沒準備好」。若問到是否支持黑人女性選總統,支持的人就更少了。
看到賀錦麗的民調竄起,羅賓森說:「我心中一直有個大疑問:我們真的『終於』準備好了嗎?」不過,最近她也漸漸開始「審慎樂觀」看待可能的改變。
柯林頓作為首位主要政黨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性別是她競選時的其中一個主要元素。當年川普贏的關鍵在於拿下搖擺州及傳統上支持民主黨的3個「藍牆」州,雖然普選票輸290萬張(約2.1%),仍多拿下77張選舉人票而當選。
有一派分析認為,柯林頓過度強調關注女性、有色人種、同志社群等選民的「身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讓傳統上支持民主黨的勞工階級白人選民倒向川普,是她敗選的諸多原因之一。
回顧這8年來的社會改變,羅賓森說,女性選民不一定支持女性候選人,很多白人女性支持川普。但現在的年輕女性選民是十足的自由派、進步派。有趣的是,年輕男性顧慮到對自己的影響,對於性平觀念仍然比較有疑慮和擔憂。
至於賀錦麗的族裔背景(父親來自牙買加、母親來自印度),羅賓森說,美國已是多元族裔的國家,「這是事實,未來只會更明顯」,因為這個趨勢,2020年的人口普查也引進新的族裔分類,以更能呈現美國社會的多元族裔結構與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柯林頓在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8年後參選,經歷首位黑人總統後,再面臨迎接首位女總統的機會,選民心裡可能有鐘擺效應;另外,當時的川普剛從政壇崛起,現在選民對他已有理解,他也承擔更多包袱。
民主黨2020年初選有6名女性角逐,包括賀錦麗,她初選投票前即因經費不足退出。仍有女性能完成整個初選過程,即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正如柯林頓所說,她參加2008年的初選及2016年的大選,讓女性參選顯得正常。
最高法院2022年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終止憲法對墮胎權的保障,更被視為是可幫賀錦麗加分,生育自主權也是她主打的議題。
羅賓森說,民調顯示,每8名美國選民中,就有1人認為生育自主權是他們在這次選戰中最關切的議題。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後,許多婦科診所搬出對墮胎實施禁令的州,有些州甚至禁止到外州墮胎,嚴重影響女性的就醫權。
曾任芝加哥市市議員的非裔美國人陶特曼(Arenda Troutman)認為,非裔女性可說是美國經濟的支柱,「你看看許多大型公司,你會發現這些大公司背後都有非裔美國人的身影,如果不是非裔男性,就是非裔女性。」
陶特曼說,作為非裔女性,她相信賀錦麗跟很多人一樣,經歷很多困難,並且能堅持下去,她為賀錦麗感到驕傲。她希望多了解賀錦麗如何解決通膨問題。
住在芝加哥南區的非裔美國人強生(Augustus Johnson)說, 雖然美國已有非裔的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賀錦麗如果當選,對非裔社群的意義仍重大,這仍是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有不少人還不太接受女性當總統,「但是,他們應該要記得,我們都是媽媽生的」。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