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體內「永久性化學物質」 明顯高於其他族裔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亞裔接觸與癌症相關「永久性化學物質」(forever chemicals)的機會,明顯高於其他族裔。
這份在24日出版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的報告,首次在計算個人總體「接觸負擔」時,將不同族裔接觸有毒PFAS的各種來源,包括不同的飲食和行為習慣也納入考慮範疇。
PFAS是多氟和全氟烷基物質,種類多達數千種,通常透過工業廢水及各種消費品,例如防油防水的雨衣,或用於不沾鍋具的塗層等,滲入到飲用水供應系統及土壤裡。由於這些化學物質具有極高的持久性和積聚性,部分可以積聚在人體內,故被稱為永久性化學物質。
至於PFAS接觸負擔是指每個人對數千種合成化合物的累積性接觸情況,接觸這些永久性化學物質可導致許多疾病,包括甲狀腺疾病、腎癌和睪丸癌。
負責研究及撰寫報告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Mount Sinai's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人口健康科學副教授謝莉‧劉(Shelley Liu)說,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來量化每個人的接觸負擔,族裔之間的接觸差異就會給隱藏起來。
為了探究種族之間潛在的接觸差異,她與同事採用了名為「混合項目反應理論」的心理測量及數據科學方法。
研究發現,亞裔接觸到相關物質的水平比白人高88.5%,但墨西哥裔及西裔反而比白人分別低88.5%和30.8%。此外,家庭收入較高的個人,接觸到PFAS也較高。
研究人員認為接觸PFAS來源的差異,有可能是與食物及行為習慣有關,但具體原因未能確定。
謝莉‧劉說,為了促進精確的環境健康,必須優化、公平地量化PFAS混合物的接觸負擔,以確保接觸負擔指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