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手術式」精準打擊中國晶片業 已占上風
半導體產業公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顯示,2022年晶片銷售額達到5740億元的歷史新高,無疑成為兵家必爭的「新石油」。美國也因此與中國掀起科技戰,目前美方在截斷供應、開發技術方面皆占了上風。
財富雜誌(Fortune)3日報導,拜登總統剛在8月簽署一項新行政命令,在半導體、量子技術、人工智慧(AI)等三個關鍵科技領域禁止美國投資中國實體;去年10月7日先啟動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國進口高階晶片以及半導體設備,設備大廠如荷蘭廠艾司摩爾(ASML)、日本廠都加入美國行列,這將是阻擋中國自行開發高階晶片的嚴重障礙。
哈佛大學的科技政策研究員克萊曼(Kevin Klyman)指出,荷蘭和日本加入美國出口管制是個「超乎想像的非凡成功」,其它分析師都未預測到此發展,且影響並不侷限於先進半導體,而是整個中國科技業,加上中國經濟低迷,這場科技戰恐怕勝算不高。「美國確定半導體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關鍵,因此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發起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全力破壞其半導體業。」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地緣科技分析師楊格(Scott Young)表示,目前中國不太可能製造出自己的半導體設備,如艾司摩爾的光刻機複雜和先進的程度幾乎不可能讓中國進行逆向工程。
展望未來,現在正萌芽的AI亦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將AI應用在軍事更為美國所不樂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傑佛瑞‧丁(Jeffrey Ding)認為除了軍事,美國更基本的目的是要維持主導地位。但楊格和傑佛瑞‧丁都說出口管制的作用將隨時間下降,因為中國會找到規避監管的方法,且還有實際執法問題,包括通過監管鬆散的國家轉手進口。
傑佛瑞‧丁表示,加快AI學科培訓可能是美中科技戰中最重要的政策槓桿之一,如同上世紀培養電機科學生一般。克萊曼亦認為美國長遠之計應從教育並留住人才做起,培養突破性天才「可將科技體系能力提高十倍…教育的回報幾乎是無盡的」。
▼可開啟影片字幕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