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莫迪桌牌寫「巴拉特」印度真要改名?
20國集團(G20)峰會9日揭幕,印度總理莫迪桌上放的名牌國名寫的竟不是India(印度),而是源自古梵文的詞彙Bharat(巴拉特),引發外界猜測印度是否有意更改國名。
路透報導,在印度語言中,印度也被稱為Bharat、Bharata、Hindustan(印度斯坦),這些殖民前的名稱在公眾和官方場合可以互換使用。
儘管印度傳統上用英語交流談到頭銜時,仍主要使用印度總統或總理來稱呼,但上周稍早,總統慕爾穆(Droupadi Murmu)在接待G20領導人的晚宴中,稱自己為「巴拉特總統」,引發爭議。
而當莫迪(Narendra Modi)9日宣布新德里G20峰會開幕時,他坐在一張寫著「巴拉特」的名牌後面,而G20標誌上有兩個名字,一是用印地語寫成的「巴拉特」,二是用英語寫成的「印度」。過去這類名牌都是使用「印度」一詞。
莫迪以印度大多數人口使用的語言印地語表示:「巴拉特以G20主席國的身分歡迎各位代表。」
雖然部分支持巴拉特這個名稱的人表示,「印度」一詞是英國殖民者命名的,但歷史學家說,在殖民統治前好幾個世紀,這一詞就已出現。而在印度憲法中,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被稱為印度和巴拉特,印度斯坦(烏爾都語「印度教徒的土地」)是描述這個國家的另一個詞語,這三個名稱在官方和公眾中可以互換使用。
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tiya Janata Party, BJP)在意識形態上的導師、印度民族主義團體民族志工組織(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一直堅持國家名稱為巴拉特。
印度總理辦公室發言人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議員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 在 X(前身為推特)上發帖稱,「雖然憲法上未反對稱印度為『巴拉特』,這是國家的兩個官方名稱之一,但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放棄『印度』,因為這個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積累了難以估量的品牌價值」。
來源:CNN-News18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