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成社群熱門話題 醫師分享改善方法
愈來愈多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談論腸胃不適的經驗,如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脹氣等,尤其是女性,一些專家正面看待這一情況,多人分享經驗可能有助於其他人針對這一向來較為隱私的話題尋求幫助。
但專家強調,重要的是瞭解這其中有許多業務配合的內容,有些產品未經檢驗及認證,且不實資訊泛濫,以下是醫學專家對腸胃不適患者的其他建議。
目前還不清楚腸胃不適的病例整體上是否增加,一些專家將這一趨勢歸因於新冠疫情後,本已焦慮的世代的焦慮情緒加劇。
有充分的研究和科學證據顯示,大腦與消化道透過神經系統連接,當大腦感到焦慮或憂鬱時會將這些信號傳遞給消化道,可能使胃腸道更難正常運作。
腸躁症的原因仍是未知,但專家表示神經系統對腸躁症有很大的影響,而壓力會使症狀加劇。
芝加哥的胃腸病學者妮娜.古普塔(Nina Gupta)表示,控制病患的病情往往包括控制他們的心理健康。
麻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營養與生活方式精神醫學主任烏瑪.奈杜(Uma Naidoo)指出,這取決於患者不適的程度。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需要特別注意,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例如,有些人小時候或以前都沒有消化問題,接著排便習慣突然出現非常嚴重或顯著的變化,這些都是我們希望患者向醫師討論的問題。」
如果發現糞便帶血,無論多寡或頻率高低,或者持續腹瀉超過數周,務必立即就醫。
奈杜說,一些正念認知練習,如壓力管理、冥想、呼吸法等會有幫助;對某些食物敏感可能激發腸躁症,調整飲食並多加運動可能也有助於改善。
奈杜表示:「找到一種好的益生菌服用,或是慢慢在飲食中加入益生菌及發酵食品等簡單的舉動能有好的效果,壓力管理是一大部分,結合飲食調整,可能會非常有效。」
但若是症狀加劇或在家無法解決,應該就是必須尋求專業幫助的跡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