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百萬紐約居民 將可享打折地鐵卡

明治安田擬延退休年齡至70歲 日本金融大企業首見

中國經濟和國力巔峰期是否已過?

美中競爭和新冷戰,是21世紀最熱門話題。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和三年疫情影響下,兩國脫鉤現象愈來愈擴大。有中國人評論說,中國人口崩塌,即使沒有外部壓力,但未富先老、缺乏創新、資源枯竭、債台高築、社會福利制度不符需求,將把中國拖入幾十年倒退;更重要的,中國國力巔峰已過,接下來將面臨緊縮日子。這種悲觀看法不符中國人預期,到底有幾分真實性也見仁見智。

習近平標榜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中國躋身世界一流強國,「兩個一百年」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2049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但對內,中國人熱中炫富;對外,北京自稱是發展中國家,享受國際貿易最惠國等待遇,全球企業30多年來也瞄準中國,名車、名表、高檔服飾化妝品等,都以中國為主要銷售對象,只是這種局面逐漸在改觀。

前總理李克強公開說,中國還有6億人月入在人民幣1000元以下,未細說的是,9億人的月入2000元以下,95%人口月入5000元以下,達成小康或富裕人口只有幾千萬。中國人給外界有錢印象;但據胡潤報告,2021年,中國富裕家庭(資產達600萬人民幣)只有518萬戶;扣除港澳台只有416萬戶,中國其實不像自己人或外界認定的那麼富裕。

疫情三年封控,似成中國黃金大爆發期結束的催化劑。中國低廉勞工、外資信心、外國訂單等都減少或消失;美國遏制打壓、日韓等周邊國家提防,削弱科技、外貿和經濟實力。但北京宣布,中國2023首季GDP增長4.5%,3月出口同比大增14.8%,只有進口降1.4%,對美貿易順差更達881.9億美元,用樂觀數據反駁外界質疑,到底哪一個說法是真的呢?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難阻擋,為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近年大量採購黃金,現在已成第二大黃金儲備國,但最終GDP總量能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取決於這幾年的變化。中國能否從區域強權轉變為世界強權,繫於經濟發展能否跟上,否則可能走入中等收入陷阱,像日本一樣進入失落的若干年。

悲觀者認為,中國崛起之路還很漫長,無數危機橫亙在前,經濟下行、房地產轉入長期下跌、人口老化難逆轉、勞動力減少、失業嚴重,國際間日漸陷孤立,外資撤離,產業鏈斷裂,經濟前景不明,人民不敢消費,無法靠內需拉動經濟等,所有劣勢湧現。中國之前只用30多年,就走完外國上百年才完成的發展道路,自認有「制度優勢」,如今被打回原形後變「制度劣勢」。

譬如地方政府、各行各業追求GDP績效和眼前利益,但企業不重視創新和永續,政府以基建拉動GDP,產業依賴外來技術,芯片業窘境反映最壞的例子。而過度重視面子工程使基建過剩、地方政府債台高築,高鐵總負債已逾6萬億人民幣,絕大多數路線營運虧損,成為錢坑;地方財政依賴批地收入,如今房地產業停滯倒閉潮,批地收入只剩原來三分之一。官方承認地方負債總額已達人民幣60萬億,民間更盛傳高達250至500萬億。

最窮的貴州省負債逾1.25萬億,日前宣布無力償還,求助中央,成為第一張倒下的骨牌。而各省都有房地產和財政暴雷等問題,各省城投公司債務可能逾500萬億,連償還利息都困難,一旦爆發可能成中國最大炸彈,迄今卻找不到解藥。

不少專家同意,中國經濟一直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但之前高速發展掩蓋掉問題的嚴重性,如今經濟放緩,結構性矛盾凸顯,後果難料。從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都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卻下不了決心或無力解決。習當局更鼓吹朝社會主義移動,例如城管之外各省設農管,干預農民種植畜養、試辦供銷合作社、鼓吹知識青年下鄉等,民怨四起,到底是為經濟失控和加稅等作準備,或演練戰時經濟,引發揣測。

中國改革開放的後發優勢、人口紅利都用完了,當局不得不調整政策,收斂戰狼外交、想扮國際和平調停者,但與美國軍備競賽卻方興未艾,開支浩繁,入不敷出,內外條件都顯示,高速發展時代或已走到盡頭,即使經濟能恢復,再難有往日高速崛起的美好輝煌;資源有限、盲目擴張和樹敵漸多,稍有不慎將步入類似南非、阿根廷等先盛後衰的國勢,這也是美國加大遏制中國想達成的目標。

房地產 北京 疫情

上一則

一洲焦點/拜登為何挑4月宣布競選連任?

下一則

一洲焦點/聯準會為何再升息1碼?邊界將爆發偷渡海嘯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