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軍P-8A反潛巡邏機穿越台海 台證實全程掌握監控

持大把鈔票鼓吹非法占屋 無證客網紅遭法官下令驅逐

太空商業競賽背後的國安考量

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編列的預算愈來愈少,2010年結束「星座計畫」(Constellation program)、2011年結束太空梭(Space Shuttle)計畫後,一度公認NASA就此就要關門歇業了,但曾幾何時,新的太空競賽又爆發,而且不僅是國與國的競爭,更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

美國在之前的太空競賽,早把前蘇聯拋在後面,新的競爭者則是中國,NASA署長尼爾森日前表示,如果讓中國搶先抵達月球,恐怕會支配月球表面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並把美國拒於門外。

而企業與企業的競爭,這兩年也開始,亞馬遜公司創辦人貝佐斯在2000年成立了「藍源」(Blue Origin),而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則是在2004年成立「維珍銀河」(Virgin Galatic),兩家公司都在2021年7月,不約而同完成首次的商業太空任務。

但是最成功的還是馬斯克的新創企業「SpaceX」,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於去年4月17日頒發效期長達五年的發射許可,允許SpaceX將其超重型運載火箭Starship送入軌道發射。

這些企業所競爭的正是現在熱門的「新太空」(new space)領域,這指的是,由過往政府與軍方主導的太空領域的發展、逐漸轉移到私部門,隨著企業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 能自行研發生產衛星及火箭,並提供發射服務。

但是推動「新太空」的動力,畢竟還不是純粹商業邏輯,國家安全與軍事的考量,看起來愈來愈重要,其中重中之重是通訊產業。

本來國際網路流量的95%通過海底電纜,數十年來,是最經濟省錢的方式,但是考慮到地緣政治,為了不受對方挾制,美中現在將競爭,從海底延伸至太空。

最近兩年美國連結新加坡與法國的SeaMeWe-6海纜計畫,把中國業者踢出,中國三大電信業者則合資EMA計畫,以資對抗,出現類似供應鏈般的分庭抗禮,而各國擔心海底電纜遭到竊聽或破壞,也紛紛尋求替代方式。

最好的替代當然是直接從衛星提供訊號,但這個技術過去只有政府才能負擔的起,近年來私人企業大舉進軍,其中以「Space X」 雄心最大,透過大量小型低軌(low Earth orbit, LEO)衛星群,從太空直接發射訊號,連結地球上每一個可以接收訊號的裝置,形成能覆蓋全球的高速網路服務,這就是「星鏈」(Starlink)計畫,目前星鏈系統僅建置了1/3,已有3500顆衛星環繞行地球,2020年代中期前,將計畫在三個軌道上部署高達1萬2000顆小衛星。

烏戰爆發後,證明了星鏈的價值,俄羅斯砲火再猛烈,飛彈再精準,可是摧毀不了馬斯克的低軌道衛星,烏克蘭得以繼續其軍事通訊,澤倫斯基每日演講也不受干擾,星鏈一戰成名,聲名大噪。

有了這個活廣告,很多國家與星鏈聯絡,日本防衛省3月開始試用,將天線等通信器材發放陸上、海上與航空自衛隊部隊。除設置在日本境內的軍事基地及營區等約十處,部隊訓練時也加以實際運用,正檢驗其性能,預計明年要正式簽約。

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台灣去年也開始接觸星鏈,可是隨著馬斯克在上海的特斯拉工廠擴大,其在中國的利益愈來 愈深;馬斯克去年曾說,若要解決台海爭端,可以讓台灣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他還表示,中國官方的政策就是想「統一」台灣,並稱此事無可避免;考慮到中國對馬斯克的影響力,星鏈系統對台灣,恐怕有相當的安全顧慮。

台灣此刻積極尋求星鏈的替代方案,而由於英國政府握有太空公司「OneWeb」戰略決策權,OneWeb是首選;但烏戰爆發後,西方對俄國制裁,導致OneWeb的衛星無法再使用俄國「聯盟號」(Soyuz)火箭發射,而需委由最大競爭對手「Space X」代為發射衛星,情況不利。不過台灣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6月16日訪問英國時表示, OneWeb即將完成發射650顆衛星的計畫,可望今年底將覆蓋範圍擴及全台灣,屆時全台將會有700點測試點。

現在的太空競賽,與冷戰時美蘇競爭,有很大的不同,民間企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當然也是因為太空科技有相當程度的軍民兩用(dual use)性質,可是如果以為太空競賽將會完全私營化,未免就過於天真,國安考量還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太空 馬斯克 NASA

上一則

一洲焦點/最高法院判決 凸顯民主制衡意義?

下一則

一洲焦點/白宮出現毒品、葉倫抵中探路、平權與亞裔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