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助理檢察官撞見無證客手淫 還被搶包…他被捕仍在笑

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詹斯勒辭職 將於川普就職日離任

如何應對陸車 歐洲汽車業迎來完美風暴

福斯汽車計畫關閉德國至少三家工廠,並削減10%的工資。它並不是唯一考慮進行大幅度裁員的歐洲車商,歐寶、飛雅特和標緻的母公司Stellantis也在考慮關閉其位於都靈的合資飛雅特工廠。

擁有近1400萬名員工、占歐盟GDP 7%的歐洲汽車業目前正面臨一場完美風暴:高通膨和高利率讓消費者對新車的需求正在下降,而汽車製造商正在經歷從內燃機轉型到電動馬達的充滿風險的轉變過程。

所有這些問題都因中國因素而加劇:這塊曾經吸引全球大型車廠競逐利潤的中國市場,如今在群雄並起之下,打起價格割喉戰,而且因產能過剩,高品質、低成本的中國電動車,現在正反向大量出口到歐洲。

義大利汽車工業協會會長將中國描述為「房間裡的大象」,是造成這次產業衰退與以往不同的因素。對於汽車業許多供應商來說,中國既是最大的威脅,也是最大的客戶。

這些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歐盟效仿美國提高了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關稅,但傳統汽車產業主管表示,保護主義只會讓汽車對消費者來說更加昂貴,並加速工廠關閉。而且中國汽車製造商為了規避高關稅,陸續規畫前往歐洲投資,吉利、奇瑞、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都計畫在歐洲自行設廠生產電動車。

如果中國汽車製造商比照日本車商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作法,在歐洲移地生產,歐洲汽車製造商的產能過剩情形將會更加嚴重。 

中國當然是千夫所指,但高昂的能源成本、關鍵礦物原料來源出現瓶頸,以及歐洲向電動車轉型的速度慢於預期,加上歐盟嚴格的減碳時程表,才會給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可趁之機。

德國智庫Ifo指出,不是業者努力不夠,只能說歐洲汽車業的「失敗」在於沒有認知到「中國支持電動車政策的執行力有多快和果斷」。 

歐洲自己造成的問題在於對推動綠色新政太過一廂情願:2035年起禁止銷售燃油車,並立下日益嚴格的車輛排放標準。這在相對短促的時間內,從根本上擾亂了市場基本面,迫使汽車業匆促走上配合政策的轉型路線。但政策一再反覆,對內燃機保留與否、淘汰的落日期限等問題猶豫不決。德國政府在2023年底突然取消電動車補貼,更給一路配合政策的業者澆了一頭冷水,也讓更多車商開始觀望不前。 

隨著中國在電動車、電池技術和軟體方面的進步繼續進逼全球產業,也許歐洲車商應該考慮一種不同的生存策略:變得更加中國化。用白話說:打不過他,就加入他。中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學會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製造高品質的電動車,與它們合作可以為強大競爭對手提供在歐洲現成的分銷網絡,達成互惠效果。

豪華跑車品牌亞斯頓馬丁前執行長帕爾默指出,當技不如人時,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怎麼做?它們彼此合作:「歐洲工業需要讓中國人在歐洲實現本土化,並且需要與它們合作,特別是在電池技術方面,才能迎頭趕上。」

在這方面福斯汽車倒是不落人後,已與中國新創公司小鵬汽車合作,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開發電動車。法國雷諾汽車則是在大幅削減中國市場業務後,與沃爾沃汽車母公司吉利汽車合作開發更先進的內燃機技術。

Stellantis則是採取一種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策略:將中國品牌引入歐洲。它去年以15億歐元收購中國新創公司零跑汽車20%的股份,取得合資企業在中國境外生產和銷售零跑車的獨家權利。這種不尋常的合作關係,使其更能與其他中國進口產品競爭。而且如果零跑車在歐洲賣得好,Stellantis還可善用自己工廠的更多閒置產能,避免關閉工廠。

歐洲汽車製造商和政客們現在應該思考,要不要加這場競爭?放手一搏可能還有一片天地,繼續把頭埋在沙裡,很可能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

電動車 歐盟 德國

上一則

不當「啞裔」 踴躍投票 華人舍我其誰

下一則

今天投票選總統 股市反映矛盾現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