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成年人肥胖率10年來首下降 學者疑暫時現象

204票贊成 南韓國會通過彈劾案 尹錫悅即刻停職

習近平的改革開放認識誤區

在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30周年的紀念講話中,習近平有一大段號召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他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話聽起來有些怪怪的,因為在毛的精神詞典裡沒有改革開放一詞,相反的,毛搞的是閉關鎖國一套。習的講話特意引申出改革開放,可見高層對改革形成了共識,這對習是一大壓力,以致他不得不對此要有反應。

今年12月18日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雖然官方沒搞紀念活動,官媒可是做足了文章,到現在還在唱改革開放的調。事實上,年初以來這個話題就不斷提起,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一個重點就是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推進高水準開放。然而,習的毛誕講話對改革的表態比他之前涉改言論都要重,聲稱要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就要以改革到底的堅強決心,動真格、敢碰硬,精准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堅決破除一切制約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如果不瞭解他過去的所作所為,乍一看,還以為他是位改革主帥。

改革開放是個美好字眼,由於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這個詞也成了中共的「神主牌」,在政治上天然獲得了崇高性,每一任領導人都把改革開放掛在嘴上,並把本來與改革開放無關、政府行政管理體制鬆鬆綁綁的一些舉措,說成改革。習近平過去就是這麼做的,官方宣稱完成了18屆三中全會部署的2000多項改革任務。但嚴格說來,這2000多個改革項目,絕大多數都不能冠以改革名號。

要說習近平對改革有抵觸,可能也不準確,否則難以理解他為什麼要成立中央深改組這個機構,並親任主任,自告奮勇抓改革。但他過去的那些「改革」,確實和真正的、人們一般理解的改革相去甚遠,甚至反著來。原因在於,習對改革的理解有誤。

改革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可他在根本的問題上做加法,即擴權,在過去10年,他極大地擴充了黨權,黨政分開不搞了,重新合一,以黨代政,黨從幕後走向前臺,代替政府行使對社會經濟的決策和管理許可權,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超級管理者。這就違背了改革的基本教義。

45年前,鄧小平發動改革開放的初衷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百姓能夠吃飽飯。「改革」二字從字面含義看,是要改掉那些不適合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在當時就是改革計劃經濟,就是限制政府權力。因為計劃經濟的本質是政府干預經濟,以為憑著政府的聰明腦袋可以做一個完美計畫,調配資源,讓資源得到最優配置,但改革前的計劃經濟證明這是失敗的。說來原因也簡單,人就是再聰明,也不可能隨時瞭解市場的每一刻的變化,而計畫是死的;何況,制定計劃者也有私心。

「開放」顧名思義是向外部開放,也就是向西方開放,引進西方的資本、技術和管理,學習西方好的做法,包括制度。毛時代不是沒有開放,向第三世界開放,所以「開放」的特定含義是向西方,特別是美國開放。鄧小平說過一句話,跟著蘇聯走的,都變窮了;跟著美國走的,都富起來了。嚴格講,這句話經不起推敲,因為世界上跟著美國走的國家也有窮的,但鄧為什麼要這麼說?強調的就是和美國搞好關係,向美國開放,進入西方資本主義體系,才能改善中國的經濟處境,發展自己。事實當然也是如此。

由此來看,改革開放就是要打碎舊的體制,建立新的體制,它也包含改掉政治體制中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因素,換言之,政治體制也要改。其實,計畫體制不但是一種經濟制度,還是一種政治制度,需要政治、社會、文化相配套。中國也是先有政治平反、撥亂反正,包括思想路線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然後才有經濟改革。

對此,鄧小平有個形說法,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用於改革,即不管什麼體制,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就是好制度,所以他說,計劃經濟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市場經濟也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中國也可以而且應該搞市場經濟。既然中國可以搞市場經濟,那和市場經濟相聯繫的政治制度自然也可以搞,也需要引入。

可習近平不懂這點,在他看來,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能把這說成是不改革。但什麼是不該改、不能改的,很顯然,黨權,這就形成了改革的誤區。

習近平 中共

上一則

一洲焦點/2023年關鍵新聞、美中間諜戰、川普再勝一城

下一則

一洲焦點/我們帶著什麼進入2024年?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