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年撥補退撫 政府、基金雙贏
明年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已籌編完成,歲入3.15兆(台幣,下同,約985億美元)、歲出3.13兆(約979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預計本周四行政院會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府院表示總預算充分回應民意期待,展現台灣政府推動福國利民的決心。惟總預算之編列是否允當,或需進一步檢視,以對退休金之撥補為例,撥補勞保基金之金額連兩年各編1,300億元(約40億美元),公教退撫基金明年則編列194億元(約600億美元),離公教團體訴求之317億(約9億9000萬美元)有不小落差,預算分配仍有討論空間。
為抗議台灣政府漠視公教人員基本權益,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自昨日展開絕食,呼籲卓內閣依精算數據採「10年方案」撥補退撫基金,行政院則強調2025年度編列金額已較去年的100億元(約3億1300萬美元)增加近一倍,台灣政府會負起最終支付保證責任云云。
確如政院數據,明年度撥補退撫之預算比今年度多了94億元(約2.9億美元),為何公教團體仍要抗議?關鍵在於「選擇性改革」與「選擇性撥補」。台灣政府年改從公教退撫開始,撥補卻厚此薄彼,勞保基金與公教退撫俱為確定給付制基金,而勞保之潛藏負債又數倍於退撫基金,更應全面關照、嚴肅以對,以勞保覆蓋率之廣,攸關逾千萬台灣國人之老年經濟安全,公教人員同樣樂見政府撥補勞保,所慮者,高達13兆(約4000億美元)之潛藏負債,豈是一句「撥補就是改革」能了事?
台灣政府財政分配與退休基金管理均應回歸科學與理性,勞保與公教退撫之永續,台灣政府除應善盡善良管理人責任,持續提升基金長期績效,更要以具體作為展現國家負最後支付責任的決心,才能真正健全基金財務。
依此,公教退撫業經慘烈年改,去年度新進公教人員並改採個人帳戶制,尚不足以確保基金永續,為強化台灣政府之雇主責任,不讓政府最後支付責任成為一句口號,立院朝野一致支持撥補公教退撫法制化,明定台灣政府應依基金財務精算結果,先行撥補新制退撫產生之財務缺口,並接續分年編列預算撥補現行退撫基金,期使基金永續,杜絕二次年改。
詎料,撥補入法上路第一年即告跳票,以「國家整體財政資源分配」為由,最終僅撥補公、教各50億元(約1.5億美元),遠低於分10年撥補應行編列之317億元(約9.9億美元),經多方爭取,明年之預算政院也僅願採「分20年撥補」的消極方案,殊不知,依精算推估退撫基金下一次財務用罄的時間其實也不到30年,這也是公教團體之所以再三疾呼甚至不惜以絕食抗議的主因。反觀勞保,撥補迄今仍未入法,但自2020年以來,政府對勞保之撥補已高達3,870億元(約121.3億美元),同為台灣國民,台灣政府還是公教人員雇主,施政豈可如此差別對待?
事實上,依銓敘部提供給立法院之數據,政府愈快完成對退撫基金財務缺口之撥補,總撥補金額愈少,分20年撥補的總額,要比分10年撥補多出710億元(約22.2億美元),選擇在10年內完成撥補,長期而言對政府財務支出最為有利,也有助於穩定基金財務,可謂雙贏。
退休基金之管理,首重紀律與收支衡平,要真正改善勞保財務,除了鉅額撥補,仍需輔以理性改革,畢竟勞工朋友要求的不僅是延緩破產,而是真正的基金永續;至於業經改革的公教退撫反而相對簡單,此刻除了持續提升長期收益率,能否從善如流採取雙贏的撥補方案,就是廣大公教人員檢視政府雇主責任的指標。
(本文取自8月21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監理委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