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死忠 政黨宗教化省思
美國大選日距今不到半月,自7月中民主黨「換拜」以來,兩黨候選人賀錦麗與川普選情明顯陷於膠著。由於期間美國國內外發生許多應該會影響選情的大事,但民調始終起伏不大,讓專家們大惑不解。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最近就撰文表示,這次選舉有兩件大事讓他非常困惑。
第一,幾個月來雖然在國內外發生如川普遇刺、以色列在中東繼續於加薩進行種族滅絕式戰事,並以違反人道方式引爆數以千計呼叫器開啟入侵黎巴嫩行動,持續狂轟濫炸,擊殺多位伊朗、哈瑪斯、真主黨領導人。俄烏戰局,烏克蘭明顯落居下風。但民調基本上與幾個月前的情況相同,而美國本應是一個多數選民都是獨立選民,會受到事件影響的國家。
第二,為什麼10多年來選民發生了重大轉變,受過大學教育的選民轉向左翼,未受過大學教育的選民轉向右翼?但儘管如此,兩黨幾乎是勢均力敵, 這在歷史上是極反常的現象。
通常美國有一個多數黨對國家有遠大的願景,然後有一個少數黨試圖在這個願景中找出漏洞。 如1930年代,民主黨以新政占主導地位,共和黨則抱怨不停。1980年代,雷根革命占主導地位,讓民主黨試圖做出調整。但如今,兩黨都未能擴大其支持範圍,以建立這種多數派聯盟。
「美國企業研究所」兩位學者在一項新研究《沒有贏家的政治》中指出,美國兩黨都扮演著少數黨的角色:「每一黨的競選活動,幾乎完全集中在另一黨的過錯上,沒有認真的策略來大幅擴大其選民基礎。」 他們觀察到,雙方都滿足於陷入僵局。兩黨「優先考慮的是死忠選民的願望,而不是那些可以贏得中立選民的優先事項」,雙方都將微小的勝利視為壓倒性勝利,而將微小的失敗視為對自己現有戰略的確認。
在過去的9年裡,川普甚至沒有試圖擴大他的基礎,而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樣「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不滿情緒。賀錦麗拒絕在任何重大問題上與拜登決裂,並以一名純正民主黨人身分參選。兩黨都不能容忍意識形態的多元性,兩黨都沒有建立持久多數派聯盟的合理策略。
布魯克斯認為,這一切的原因是政黨不再履行其傳統的職能。在過去,政黨是旨在贏得選舉和獲得權力的政治組織,政黨領袖致力為此擴大聯盟。另一方面,目前政黨幾乎已變成一個宗教組織,其存在之目的是為信徒提供意義、身分認同和信條。如果這是政黨的目的,領袖們當然必須堅持現有傳播的福音,把注意力集中在肯定當前真正信徒的信仰上。政黨被自己教義的高牆深深地禁錮,甚至無法想像在它之外思考會是什麼模樣。
美國政治的困局與台灣相似。民進黨長年以台灣獨立以及非核家園神主牌作為選舉號召,即使歷經蔡政府八年倒行逆施、失德失能,仍能吸引至少三成五的死忠選民,顯示已宗教化。如果在野陣營不能團結,也就能讓賴清德以四成的選票贏得總統大位,導致就任以來,雖是「雙少數」總統,仍一意孤行,在國內外展開一連串鬥爭,讓全民生活在憂懼中。在野陣營應痛定思痛,謀求團結之道,善盡監督執政的責任、贏得民心,才有可能在下次大選中勝過已宗教化的民進黨,撥亂反正。
(本文取自10月23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大學教師)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