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江蘇千萬人民幣身價老闆破產 連一瓶雪碧也被拿來拍賣

大洗牌 NBC民調賀錦麗好感度飆漲16% 大幅領先川普

新聞評論/賴政府滿口韌性永續 國土卻更加破碎

賴清德總統。(記者黃仲裕/攝影)
賴清德總統。(記者黃仲裕/攝影)

賴清德總統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登場,賴總統以能源的多元多選題淡化非核神主牌的爭議,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也轉移了外界對氣候調適的關注。諷刺的是,環境部長彭啓明雖在報告中凸顯賴總統政見,強調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調適,方能建構韌性永續國土,但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而制訂的「國土計畫法」,卻正遭到地方政府與農民的強烈抗拒。

其實「國土計畫法」可說是因發展需要而起,卻因開發與保育的糾葛而延宕,又因氣候災難而催生,更因配套不足、缺乏整合及利益失衡而卡頓。李登輝時代提出的「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和陳水扁時代送審的「國土計畫法」,都因阻力過大無疾而終。直到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雄小林村滅村慘劇,馬政府重提拖延16年的「國土計畫法」,終於在2015年底完成立法,並在卸任期於2016年5月起施行。但依法應承擔責任確立國土新秩序的蔡政府,並未能如期推動上路,如今已成賴清德建構韌性永續國土的考驗。

國土計畫分三階段上路,「國土計畫法」施行兩年內,中央應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四年內地方應公告縣市國土計畫;六年內縣市公告國土功能分區。但地方政府紛紛反映無法如期完成,2020年修法延長期限後,內政部要求各縣市需於今年6月底前遞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以便明年五月起依法管制。不過,全台2縣2市至今仍有16個縣市尚未完成畫設作業。

「國土計畫法」將全國土地區分為國土保育區、農業發展區、城鄉發展區和海洋資源區。土地被畫設為國土保育區的民眾,擔心只能保育而不能農作;被畫設為農業發展區的民眾,也擔心只能農作而不能設置相關設施。國家要確保糧食安全,維持農地總量,農民則擔心農地用途受管制,即使無力耕作也賣不掉,地價更受壓抑,各地出現急著在國土計畫上路前賣掉農地或申請變更開發的現象,凸顯了農民的焦慮。

農業縣市不滿既要扛起全國糧食安全責任,又要獨自承擔發展落後苦果,要求中央投入更多農政資源,提高農業補助和農地給付,保障農業權。農業部雖然保證未來農業區會享有更多給付和資源,內政部也表示城鄉區開發會收取國土保育費和影響費,但這些看不到的大餅,都遠遠無法彌補農業區與城鄉區的利益失衡。

當國土計畫面臨子法配套不足、中央地方與部門缺乏整合、產業照顧與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時,農民不希望土地被畫設為優良農地,竟然被中央官員看作是對自己的農業生產沒信心,農民的焦慮,更被看作是不必要的悲情。然而,你可以護航綠友友的光電掠地、風電圈海,放任財團變更土地、開發山坡賺得盆滿缽滿,我卻要苦守一方田,背天面土難翻身,這教農民怎麼能服氣?

在氣候變遷會議上,彭啓明舉例,到2060年沒有冬天,礁溪溫泉業者怎麼辦?到2050年荔枝適栽區將從現在高屏產區北移台南,農民要做準備;面對高溫氣候衝擊,中長期調適策略就包括國土計畫。問題是,民進黨政府滿口韌性永續,但國土安全與公平機制卻不在其政策視野裡。國土計畫法通過八年來,中央用空洞承諾和道德喊話要求如期實施,地方卻在缺乏配套下苦於發展和永續的拉鋸,財團和地主拚搶「頭過身就過」的土地利益,農民則陷入永世不得翻身的焦慮。國土計畫之亂,讓國土更加破碎,更禁不起極端氣候考驗。

氣候變遷 賴清德 內政部

上一則

黑白集/賴政府兩手策略 視宮廟如夜壺

下一則

共用員工 木可公關遭疑寄生柯文哲競總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