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認同中華民國史實 從光復節開始
25日是光復節79周年,賴清德總統紀念古寧頭戰役75周年,他表示,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75年,古寧頭不僅是軍事勝利的象徵,更代表保家衛國的決心,台澎金馬寸土不讓。
於此同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學界向賴總統喊話呼籲恢復光復節為國定假日,促賴總統正視中華民國的歷史事實。
光復節有如母親的臍帶,連結中華民國和台灣,從這天起,台灣人民脫離了殖民統治時代的不公不平,也搖身一變成戰勝國的一省。不過,在許多信仰台灣獨立的人眼中,光復節並非光復,而是台灣淪陷日,此後也非脫離日本統治,而是中華民國的再殖民,而這也成為民進黨在選舉時的主調之一,必須切斷光復節這條臍帶,否則無法建構強而有力的台獨史觀,操作國家認同,以賺取政治紅利。
國家塑造歷史記憶、人民向心力的方式有很多種,大型慶祝活動、國定假日是最常見手法之一,民進黨執政以來推動去中化,削弱中華民國和台灣的連結,首當其衝的就是光復節,陳水扁執政時取消光復節放假,蔡英文執政後也不紀念,淡化光復節的意義,但歷史是不容抹滅的。
賴總統以團結台灣為目標,在國慶談話正視中華民國113年歷史、承認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被視為向中華民國派的光譜靠攏,獲得不少肯定,既然要爭取更大的認同、揮別過往「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影子,就應重新連結起光復節這條臍帶。
前總統馬英九願意正視過往國民黨統治下的錯誤,為228事件道歉數10次,試圖團結台灣,是很好的示範。身為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須以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歸,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詮釋歷史,縱然這塊島嶼的人們對於光復節有不同的歷史記憶,但努力以中華民國最大公約數團結國家社會,是全民總統不可迴避的責任。
賴總統究竟是真心擁抱中華民國?還是只想借殼中華民國?最好的證明方式,就從正視光復節的意義做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