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若不想訴諸武力 楊儒賓:「中華民國」不可繞過
「中華民國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麻煩問題?還是承繼歷史而持續精進的政治實體?」清大哲學所教授楊儒賓近日在聯經出版新書「思考中華民國」,以20萬字篇幅討論「中華民國」的歷史進程、現代化轉型與所衍生的種種議題。他表示,兩岸如果不想訴諸最糟糕的武力解決,「『中華民國』是不可繞過的連結。」
楊儒賓著有「儒家身體觀」、「1949禮讚」等書,民國一百年承擔國科會推動的「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計畫,開啟他以「中華民國」的角度切入思考學術與文化論述。
在書中,楊儒賓主張中華民國是中西現代化模式的整合,往上回應王陽明、黃宗羲等儒者的呼喚,也整合了滾滾西潮帶來的民主體制。中華民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立國的國體,也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地以國家名義在國際間行使主權的國體。
楊儒賓指出,中華民國的前38年在大陸、後70多年在台灣,其所提供的理念價值迄今仍無法被取代,「既照應了中華文明內在的發展方向,也可回應一個現代化的民主格局」。一旦脫離中華民國,不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未成形的台灣共和國,都難兼顧到顯層的政治世界和底層的生活世界的總體面相。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歷史境遇、人口結構、文明型態、經濟模式、語言文化等綜合因素,使得它很難脫離中國。」楊儒賓進一步指出,「兩岸性」是台灣重要的歷史性格,多少重要的台灣史事件都是在兩岸的架構中呈現、同時影響兩岸。
「在現實的政治兩岸窒礙難通的情況下,文化中國與文化台灣如果可以共通、共享、共生,並形成有機的連結,兩岸人民未必不可找出共通、共享、共生的政治中國的結構。」楊儒賓認為,「中華民國」便是可以避免兩岸干戈相見的「連結」。
此外,「中華民國」也是目前各種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比較可以接受的符號。但楊儒賓認為,中華民國的「餅」還要做大、超越統獨範疇、回到兩岸共生共利的原始依據,「越中華民國就有機會越台灣也越中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