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熊本奇蹟」 美國廠還在牛步
被形容為「站在農田中」的台積電日本熊本廠盛大開幕,人口僅四萬的小鎮菊陽町因此欣欣向榮,地價飛漲。原需要三、四年的建廠時間,熊本廠僅花了20個月即完成,可以迅速投產供應市場所需。相形之下,早一年半成案的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如今還在拖拖拉拉,延至明年才能量產,美國廠完全被熊本廠比了下去。
台積電赴海外設廠,主要是因應新冠疫情期間全球晶片供應短缺而起;美國廠在2020年5月提出,熊本廠則是次年12月設立。但晚了一年半才成立的熊本廠,卻比亞利桑那廠早了一年半開工,美國政府和美國工人的效能如何,便一目了然。前年底,拜登總統主持亞利桑那廠上機典禮時,曾發出「美國製造業回來了」的豪語。然而,該廠建置進度並未因拜登的關切而改善,工會杯葛和工程師適應不良頻傳,凸顯美國製造業回歸之困難。
美國廠和熊本廠的興建,雖分別獲得美、日政府的補助承諾,但兩國政府履踐承諾的態度卻是天差地別。美國雖通過了《晶片法案》,要以390億美元補貼在美國投資設廠的晶片廠;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已發出三波補助款,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都落空。第一筆補助給了英國航太公司貝宜,第二筆給了美國的微晶片科技,第三筆最近給了美國晶圓代工廠格芯。美國用晶片法案吸引外國晶片廠前往設廠,俟對方上鉤,兌現承諾的態度明顯不佳。
反觀台積電熊本廠,日本政府承諾補助建廠經費之半,近1000億元新台幣(約31.6億美元)很快發出,讓建廠進度一路暢行。也因此,台積電近日決定繼續建造「熊本二廠」,日本政府也隨即宣布將提供7300億日圓(約1555億元台幣,48億美元)補助。日本政府承諾的補助,口到手到;不像美國老大哥,吊足了台積電胃口,始終不見蹤影。
台積電在美、日設廠,還有一項基本差異:美國廠是採台積電「百分之百獨資」模式;熊本廠則和日本企業合作投資,台積電占86%股份,其餘則為日商「索尼半導體」和日本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電裝」(Denso)所有。熊本廠生產的晶片,主要是10幾到20幾奈米的車用晶片,透過與日商的合作,更能準確切合當地市場的需要,同時還能外銷。全球車用晶片市場正需料孔急,熊本廠能快速投入生產,對於台積電的全球布局當然有極大助益。
熊本廠之所以能以如此神速的效率建成,除得力於日本政府的補助和配合,主要歸功於7000名工人夜以繼日的工作。協助熊本廠建廠的,是日本前五大營造商,在鹿島建設領軍下,台積電開出高於市場五、六成的薪水,請日本工人分三班24小時連夜趕工,寫下了20個月完工的「熊本奇蹟」,連韓國媒體都大嘆驚奇。反觀美國,台積電原想派台灣工程師前往協助建廠,卻遭當地工會怒斥是要用「廉價台灣工人」降低成本。如此嚴重的東西文化差異,彼此缺乏互信與共識,在光速的晶片年代如何抓住得住瞬間的商機?
總括而言,台積電熊本廠的設置是基於「商業模式」的考量,和車用晶片產業直接連結,整體供應鏈也更易於掌握。而亞利桑那廠則主要是出於「戰略布局」,政治因素難以掌握,而文化差異又難以克服,最後只能期待不成為爛攤。熊本廠的開幕,不僅象徵台灣科技出口日本的驕傲,也映照了美國政府的光說不練與其勞動競爭力的黑洞。正如張忠謀所言,人工智慧(AI)的晶片正值需求強勁,要有熊本廠這般效能,才足以因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