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長:不放棄任何市場 包括大陸
賴清德總統日前就職演說時,展現積極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態度,但在兩岸近年交惡下,不只為加入CPTPP添變數,兩岸農貿也深受影響。農業部長陳駿季昨天接受專訪重申,絕對不會放棄任何市場,包含中國大陸,另會以多年的期程緩步降至零關稅等方式,降低加入CPTPP後,對台灣農產品影響。
陳駿季表示,中國大陸的態度往往在台灣欲加入特定貿易組織時帶來影響,但不會因為受到干擾而不去做,台灣更應該積極開拓其他海外市場,也絕對不會放棄任何市場,包含中國大陸。
不過對於大陸以害蟲為由,禁止台灣多項農漁產品銷往大陸,陳駿季則認為,大家都希望在國際規範下進行正常的貿易,農產品進入都需要檢疫條件的談判,一旦檢疫條件確認後才能輔導農民的農產品符合輸入國的檢疫要求,希望兩岸農貿都以科學化為基準,而非憑空想像各種風險。
談及加入CPTPP,陳駿季強調關稅和農業體質調整會是關鍵,一旦關稅占行銷成本達一定比率時,就算農產品的品質再好,競爭力都會下降。
陳駿季說,雖然希望加入CPTPP後,台灣優質農產品可以不受進口關稅的障礙而輸銷海外,但台灣同樣也會面臨其他農產品低關稅或是零關稅進口的衝擊,將透過爭取低關稅,或是以多年的期程緩步降至零關稅,以爭取產業轉型機會。
此外,農業部過去常被詬病只會透過補助解決產銷失衡問題,陳駿季強調,台灣農業絕對不是補助型產業,不然發錢讓農民拍拍手就好,未來很多補助,要看的是對制度的長遠有沒有助益;另也提到將透過拉高契作比率、提高市場端需求來改善等方式,改善產銷失衡問題。
台灣農產品產銷失衡頻繁,農業部過去慣常以撒幣補貼產銷失衡,但效果不彰,導致產銷調節經費超支併決算嚴重,調節品項也愈來愈多。
陳駿季坦言,視過去農業部的施政作為,很大一部分補助用於農業基礎建設,再來才是給農民,且大多都是用於發生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救助金並不是要讓農民賺錢,而是補貼農民的生產成本,目的是希望能夠盡快復耕。
針對長年的產銷失衡,他說,農業部正在研議,希望先拉高契作模式比率,讓後端銷路不會發生問題,再者必須提高市場端的拉力,就算前端一開始沒有固定銷售途徑,只要整體面需求提高就有利產品順利銷出。
至於漁電爭議,陳駿季說,「以農為本、綠能加值」看似簡單,但落實程度相當重要,漁電共生最應該注意的是業者究竟有無真正從事養殖,的確有些不肖業者等光電接電後就棄養,去年開始已成立輔導團隊和縣政府聯合查核,如果發現業者沒有養殖時會要求限期改善,否則就停止送電。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