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南加華人遇路怒被槍擊 還被罵「中國人滾出美國」

預計降息幅度擴大 史指走升 道指創收盤新高

學者:李登輝兩國論 賴清德互不隸屬基礎

國史館27日舉辦「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學術討論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新煌表示,前總統李登輝就兩岸提出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成為前總統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說」,和前總統蔡英文及賴清德總統的「互不隸屬立場」的立論基礎。(記者周佑政/攝影)
國史館27日舉辦「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學術討論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新煌表示,前總統李登輝就兩岸提出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成為前總統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說」,和前總統蔡英文及賴清德總統的「互不隸屬立場」的立論基礎。(記者周佑政/攝影)

國史館昨天舉辦「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學術討論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新煌表示,李登輝事的「兩國論」成為日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說」,和蔡英文賴清德的「互不隸屬立場」的立論基礎。

蕭新煌指出,兩岸關係上有有五個台灣民主化中的「李登輝時刻」,以及兩個兩岸關係中的「李登輝時刻」。兩個「李登輝時刻」,第一個時刻是,李登輝在1991年成立國統會和宣布國統綱領,以自稱「戴帽子」的策略,拖延與應付中國大陸的「統一攻勢」,藉此以政治時間換取政治空間,和主導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這當然也讓台灣內部的獨派不滿,竟讓中國和世界以為台海會進入協商時代。

第二個時刻是,1999年李登輝藉「德國之聲」訪問,向全世界宣告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也就是流行並簡稱的「兩國論」。雖然李登輝事後對「兩國論」的說法不甚滿足,但卻成為日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說」,和蔡英文及賴清德的「互不隸屬立場」的立論基礎。

蕭新煌指出,五個台灣民主化中的「李登輝時刻」,包括第一,1990年,李登輝借力使力讓野百合學生抗爭運動,轉變成為對付國民黨內非主流派的助力,而展開民主改革的步調。第二,1991年廢止憲法臨時條款,宣告終止國共內戰、結束萬年國會,以及萬成資深國代、立委和監委全數退職。

第三,1992年全面改選第二屆立委;第四,1994年拍板確定總統、副總統由全民直選產生。第五,1996年總統直選中,李登輝當選。其中,第二與第三個「李登輝時刻」開啟所謂「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國家體制大轉型。

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表示,李登輝圖書文物紀念館將落腳在李的家鄉淡水。

賴清德 蔡英文 陳水扁

上一則

內政部開首槍 高虹安貪汙停職不發半薪

下一則

高雄桃源3里成孤島 停靈冰櫃靠發電機 長者就醫人力運下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