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雙十演說重提中華民國歷史 台學者:去中化放緩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今首度發表國慶演說,再度重申兩岸互不隸屬,也直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不過學者分析認為,賴清德的演說內容在「去中化」的腳步上放緩,同時重新強化「中華民國台灣」的定義,有意凝聚國內認同。
針對賴清德國慶演說,政大國際關係研究員嚴震生肯定賴清德重述中華民國歷史,一反過去綠營過度凸顯台灣,強調「去中化」的態度。他指出,賴清德重新將中華民國的元素納入演說中,有利於取得社會的最大共識。
嚴震生認為,賴清德重新接納中華民國元素,但力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切割,成為賴政府的主要論點。不過他也認為,兩岸關係在今年國慶演說內容中的比例並不高,賴清德在日前國慶晚會的演說中已提出「祖國論」,今日演說的論述脈絡變化不大,也沒有太多過於挑釁的言論,預料對岸還在聽其言、觀其行。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也指出,賴清德的演說不像過去綠營的風格,對中華民國的反感性那麼大,反倒承認中華民國是存在的。
他認為,賴清德在進行的是中華民國台灣的重新論述,將藍營支持的「中華民國認同」,與綠營支持的「台灣認同」,以及「中華民國台灣」合併在一起,成為三位一體、沒有分別的一個身份。
馬準威指出,所以賴清德特別提到中華民國的歷史、立國過程,不過也提及中華民國在台灣生根。他認為,賴清德的論述確實有可能回到兩個中國的框架,但賴清德同時也強調台灣的主體性,讓兩個中國蛻變為兩個政治實體,認為賴清德口中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已經台灣化,無法讓中共做主權的主張。
馬準威認為,當賴清德去認可中華民國的存在,實際上就是切割中華民國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可能性,確認兩岸互不隸屬。他表示,這樣對中國的抽象定義,中國可能反而有些意想不到,甚至有些難以回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