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軍購不該走偏門 別賴給「疑美論」
刺針飛彈在結案前突然「加戲」,規模大增五倍以上,難免引人矚目。台灣政府對此儼然養成反射動作,對質疑者祭出誅心之論,抨擊「在地協力者」作祟。以往保守的國防部也被流風所及,近來對外澄清新聞稿上,不乏反質疑對方「炒作疑美論」。
美國是台方重要安全支柱,當今華府亟於防堵北京,支持台灣也符合戰略利益。社群網站上的「疑美」文章,確實可能有中共借力使力成分。然而,面對如此局勢,軍方乃至政府若不想被趁機遇洞灌水、見縫插針,關鍵是端正自身措施,減少「洞」與「縫」存在,而非恣意便宜行事,甚至藉著挑起爭議,成為另一波套取「矛盾紅利」的機會。
台灣近年來持續推動不對稱建軍,標榜運用大量輕便、對方難以一擊毀滅的裝備;國軍的野戰防空火力不足,長期遭到批評,增購刺針飛彈確實對症下藥,正當性也毫無疑義,如今美台關係也不至於重演當年扁政府無中生有、自己編造美方將出售F-16戰機「鳳隼」案的荒唐前例。
但正因如此,軍方在增購刺針飛彈時,更該開大門走大路。依據軍方公布的時間資訊,國軍要增強野戰防空能量,在現行採購500枚的「遊龍」專案之外,另起一個2000餘枚的「遊龍二號」案,絕對來得及在2031年度之前完成,絕對不會延宕。真正值得擔心的,恐怕是刺針太搶手,再度延遲交貨。
軍方承辦官員可能覺得,重啟新案十分麻煩,不如直接修改現有計畫。然而,一起軍購案的規模與金額,變成原先五倍以上,是否符合當初立法部門給予的授權?如果民進黨在野,是否能夠照單全收?
資訊公開透明,政策透過民意檢驗,正是民主社會最可貴的特點,也是兩岸制度之爭中,台方最值得自傲之處。「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行政部門不該為了省事就忽視民主政治基本的遊戲規則,這完全無關是否要買刺針飛彈,而是民主深化或掏空的選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