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川普軍售尺度 待美確認印太台海角色定位
美國前兩次大選,台灣執政陣營都押錯寶,但防範北京崛起爭霸仍是華府要務、台灣則是重要工具,因此今年雖有駐美代表俞大㵢或公視Taiwan Plus英語新聞的失言,應不致影響日後雙方關係。先前應邀訪台的龐培歐、海理都未能重回華府權力核心,但挺台反中鷹派沃茲則傳將擔任國安顧問,川普的任何動作,都令兩岸繃緊神經。
在此時刻,蔡英文政府時代多次扮演放話管道的外媒,突然報導台灣提出150億美元軍購清單,除了再一次「出口轉內銷」讓消息在台灣內部熱議,更重要是向未來川普政府表達台方願意配合「保護費」主張,願意為強化國防增加開銷。
也因為該報導的最大意義在於台北方面放話表態,而非兩國軍方的實際磋商狀況,因此當中提及的清單,不乏「想當然耳」選項。其中E-2D預警機確實是空軍的目標,但F-35戰機在可預見未來幾無可能;派里級巡防艦除役多年,只剩各盟國(包括台灣)當初挑剩的船,如今再買極不划算;海軍亟欲獲得以強化反潛戰力的MH-60R直升機,反而沒被提及。
回顧川普第一任期,前半段對台軍售還不及歐巴馬時代,最後一年多卻態度丕變,批准台灣爭取多年的F-16增購、M1A2戰車等高價項目,總金額超越過去多年總和。究其原因,當然是初期川普對習近平「惺惺相惜」,後期因應美國國內反對聲浪,決定將中國當成轉移民怨的目標,原本刻意壓低的對台軍售頓時「善門大開」。
回歸實際面不難預期,川普政府還要一段時間去確認自身在印太局勢與台海問題的角色定位,軍售尺度到那時才會明確。在此之前,恐難出現石破天驚的項目。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