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8萬逃逸移工仍無解 台又另闢印度蹊徑
台灣和印度近日簽訂勞務合作備忘錄,將引進印度移工。大選前,民間即盛傳政府將引進10萬印度勞工,當時蔡政府斥為認知作戰的「假訊息」;如今,證實傳聞不假。唯對於實際引進人數,官員聲稱將依台灣不同產業的實際需求而定,絕非引進10萬印度移工。問題是,台灣目前逃逸移工人數已高達8.6萬,政府對此仍束手無策,卻立馬另闢蹊徑引進新移工填補,豈非火上加油?
台灣移工人數年年上升,目前已超過75萬人,其中高達一成一移工逃逸無蹤。如此高比率的移工失聯,一則顯示政府缺乏良好的管理政策,仲介業收取高額費用卻有權無責;二則反映移工市場混亂,民間非法雇用情況嚴重,而移工也甘為更高的薪水冒險脫逃;三則是政府部門怠惰成性,無意處理移工脫逃的燙手山芋,裝作這不會構成社會治安威脅,還聲稱移工犯罪率極低。
蔡政府不在乎移工的多寡和逃逸問題,不表示社會大眾對此無感。這次,不少人對政府引進印度移工提出質疑,主要就在台灣已有越南、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等多國移工,他們信仰不同的宗教,使用不同的語言,引進移工的家庭和企業乃至社會都需要一番適應。若再加上印度移工,因為宗教及生活習慣差異不小,則需要更大的磨合,將加劇雇用者和社會的適應負擔。
蔡政府為何跳出東南亞的新南向習慣圈,隔洋遠從人們比較陌生的印度引進移工,從民進黨的宣傳圖卡,可以一窺端倪。其說詞是:印度在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聘請印度勞工來台可以加深雙方關係,符合戰略方針。為此,民進黨特別誇稱印度勞工勞動素質穩定,在國際間評價良好,各國競相爭取。由此觀察,這和蔡政府不顧供應鏈成本和美國勞工工作習性,硬要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一樣,把引進移工或出國設廠當成戰略棋子來用。
此外,勞動部也提出另一種說詞,說日、韓兩國的移工來源國多達10國,而台灣移工僅來自東南亞4國,因此有更大的擴張空間。這項理由,聽起來似是而非。日本人口為台灣的5倍半,但移工人數僅205萬人;韓國人口為台灣的兩倍半,移工人數僅一百多萬人。它們不像台灣,傳統低薪產業一喊缺人,政府就不斷開放移工進口滿足業者需求,而不顧社會的感受,以及國內大量低就的人力仍未充分運用。何況,日本和韓國都使用大量的中國移工,但台灣卻把語言相通的陸勞排除在外。
台灣這些年大量引進外籍移工的後遺症之一,是傳統產業的低薪固著化。影響所及,有些產業即滿足於低成本經營,完全不思升級轉型,導致初出社會的年輕勞動人口也連帶變成低薪族。蔡英文任內,雖連年調升基本工資,但其受益者主要是外來移工。對台灣青年而言,產業不提升,薪資低迷化,他們就越發高不成、低不就,許多人被迫成了滿街奔忙的外送員。
政府如果不能從產業面及社會結構面去思考國民的發展,一味想用便宜移工來填補傳產的缺工問題,未來台灣的人力發展和經濟發展勢必面臨極嚴峻的斷裂。舉例而言,目前實施無薪假的廠商約300家,影響的員工近萬人,原因是接單不足,引進移工反而加重就業困難。再如去年高喊缺工的旅宿業,要求引進三千移工,但今年國旅明顯下滑走衰,他們的需求還在嗎?當越南移工赴日工作的起薪是4萬台幣,台灣對他們還有吸引力嗎?蔡政府請認真想想!(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