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挺過疫情 曼哈頓華埠小商家廣開分店

馬斯克與川普共度感恩節 還跳舞逗樂他 網笑稱「新兒子」

台灣有慢地震 世界少數「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

慢地震。(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慢地震。(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地震也有「快慢之分」?台灣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表示,慢地震其實是一種隱身在雜訊裡的震動源,相比於一般地震數十秒到數百秒的能量釋放時間(每日錯動可達數十公尺),慢地震的發生可以從數小時到數周不等(每日錯動不超過數公分),極其緩慢而微弱。

為什麼慢地震這麼慢?氣象署表示,慢地震之所以能如鬼魅般存在著,有一個原因是它們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一般地震大概在比30公里淺的「脆性」位置,慢地震則是在大約50公里深、介於「脆性」與「塑性」變形區域。無論潛藏的深度,或是地震發生的破裂處,都讓慢地震就算「偷偷來」也不容易被察覺。

至於台灣是否有慢地震?氣象署表示,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此處正是歐亞板塊停止隱沒、開始與呂宋島弧碰撞的「過渡帶」。這裡沒有一般地震,也沒有成熟斷層面發育,因此恰好是理解慢地震生成機制的好地方。

氣象署表示,慢地震聽起來也沒什麼威脅性,但換算它累積的能量釋放,要來個規模4至7不等的地震也不成問題,絕對不容小覷。此外,台灣慢地震與鄰近區域的地震,在時空上似乎有某種關聯。2010年甲仙發生規模6.4的地震後,不到1周的時間內,科學家發現慢地震的活動竟然加速了。除此之外,過去10年內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也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時間。

氣象署表示,看似沒什麼殺傷力的慢地震,卻與一般地震存在的不可忽略的關係。「別看它平時不怎麼講話,人家在地下社群網路裡可活躍的咧!」說不定未來,「I 型地震」也可望成為預測地震來臨的特徵。

地震 臉書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蘇利文訪中「台灣」成焦點 學者:中美強化共管風險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