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LA Auto Show將登場 新車亮相名車回歸

美才剛制裁俄 五角大廈發言人卻口誤挺俄「捍衛主權」

「喘、累、腫」糖友心衰竭警訊 就算沒症狀也該定期檢測

糖尿病最常見致死原因,就是心血管病變,有家族病史或已有糖尿病前症狀的人,更有必要定期做血糖檢測。(Pexels)
糖尿病最常見致死原因,就是心血管病變,有家族病史或已有糖尿病前症狀的人,更有必要定期做血糖檢測。(Pexels)

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一般民眾沒有進行相關檢查,或有檢查但未積極就醫,造成隱形糖尿病患不少。台灣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說,隨著糖尿病病情惡化,開始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降低的三多一少症狀,此時飯後血糖值多已超標。

「糖尿病最常見致死原因,就是心血管病變。」新光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科主治醫師朱建宇說,糖尿病併發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中風,主因是血糖高造成血管硬化,同時患者也容易合併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心臟三條冠狀動脈、大腦細胞血流,一旦阻塞就會引發心肌梗塞、心衰竭、中風。

以下是糖尿病與心衰竭的Q&A。

Q:為什麼糖尿病患要預防心衰竭?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危險群的原因?

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表示,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想像一下,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

美國心臟學會(AHA)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

糖尿病患都該積極控糖,避免併發症,但控糖僅能改善小血管病變,對於大血管病變的幫助不顯著,要達到心衰竭預防效果,需要醫療專業人員介入,給予藥物治療。

Q: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

鄭畬方說,心臟就像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

一旦心臟無力,身體水分與血液累積在心臟、肺臟裡,增加心臟負擔,患者往往感覺到很喘;又因全身的血流不足,人會出現疲累、水腫等症狀,其他器官也因缺血無法維持身體所需,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中風。

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根據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45%至50%,一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超過一半,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癌症更高,因此有心臟的癌症之稱。

雖然心衰竭無法完全治癒,但早期嚴加控制,仍能避免心臟功能惡化,因此一旦確診,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用藥,並改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

Q:我擔心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指出,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糖尿病患者出現相關症狀,就要警覺心衰竭的可能,應和醫師討論進一步檢查。

但糖尿病患常因不夠警覺延遲診斷,導致確診時已錯過心衰竭治療黃金時期,醫界逐漸有「糖尿病族群屬於早期篩檢無症狀心衰竭病患」的共識,美國糖尿病學會和心臟醫學會更於2022年發布,建議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每年接受一次腦利鈉(BNP)或N端腦鈉前體(NT-proBNP)檢驗,以便篩檢出無明顯臨床症狀的心衰竭患者。

從生理學上,左心室功能不良會導致過多血液累積在左心室,造成壓力負荷增加,此時左心室會分泌BNP與NT-proBNP,增加腎臟的排鈉量,減少心室負荷,只要抽血檢查這兩者濃度值,就可協助診斷是否患有心衰竭及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BNP數值高於35pg/mL,或NT-proBNP數值高於125pg/mL,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

Q:我有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有哪些治療方式?

廖國盟說,目前糖尿病心衰竭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等。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資料來源:元氣周報)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資料來源:元氣周報)

糖尿病 中風 併發症

上一則

老婦家中洗腎出意外 醫精準修補橫膈膜裂縫助解危機

下一則

露營燒炭取暖1死2傷 毒物專家曝一氧化碳中毒還要注意熱水器1危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