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鼻塞成因多 兩周以上應就醫檢查
很多人長期鼻塞、流鼻水,無法正常呼吸甚至喪失嗅覺,年輕學生因而張口呼吸、難入睡上課精神不濟。台灣成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孫學安表示,症狀成因很多,甚至可能是腫瘤,必須找出病根,才有機會正常呼吸。建議鼻塞兩周以上、應立即就醫檢查。
孫學安指出,長期鼻塞、流鼻水成因有鼻中膈或下鼻甲肥厚、息肉、鼻中膈彎曲,或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鼻腔鼻竇乳突瘤、過敏性鼻炎等。部分患者能跟症狀和平共處,但如嚴重影響生活,或可能惡化侵犯腦部、骨組織,就應果斷處理。
肥厚性鼻炎很容易有鼻塞症狀,照鏡子有時可見兩側鼻腔各有一塊粉紅色組織,那是「下鼻甲」。因肥厚造成鼻塞稱為肥厚性鼻炎,多因長期發炎如過敏性鼻炎、感冒、鼻竇炎等引起。
孫學安說,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約一半症狀可控,但仍沒有根治方法。緩解噴劑常見類固醇、抗組織胺、去充血劑,建議先找專科醫師不要自己買藥。他說,下鼻甲常被誤稱為鼻息肉,也常造成混淆。肥厚性鼻炎可先試類固醇鼻噴劑、口服抗組織胺。超過三個月沒效果,就須考慮手術。
較新手術方式有動力旋轉刀、無線射頻冷觸氣化棒;相較傳統切除兩者都有出血少、恢復快、黏膜保留完整等優點。
另大部分人鼻中膈天生多少有點彎曲,少數外傷造成。單純彎曲若無症狀可不理會,但過彎會造成單側鼻塞,彎曲處也易流鼻血,彎曲凹側邊易肥厚性鼻炎,嚴重鼻中膈彎曲也可阻塞鼻竇開口造成鼻竇炎;可以用「鼻中膈成形術」解決。
鼻息肉是透明果凍狀的發炎組織,不是鼻腔組織,形成多與慢性鼻竇炎、鼻過敏有關。常見症狀有鼻分泌物增加、鼻塞、嗅覺下降、臉部疼痛等,影響睡眠及生活。
鼻息肉不會自然消失,也難治療,較小的可採類固醇噴劑治療,較嚴重者可用「鼻竇內視鏡手術」。
鼻腔鼻竇乳突瘤也常見,手術切除不同研究顯示仍有15%到70%復發,雖復發率可能很高,但為防止侵犯重要器官,還是建議手術。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