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3種「換登」劇本曝光 民主黨0備案恐陷混戰 上次陣前換將已逾70年

舊金山39號碼頭海獅從2千隻銳減剩10隻 原因出爐

玩遊戲會健腦? 長者滑手機成癮

孤單是導致銀髮族「手機成癮」的關鍵因素;示意圖。(圖/123RF)
孤單是導致銀髮族「手機成癮」的關鍵因素;示意圖。(圖/123RF)

在「人手一機」的現代社會,3C成癮不止出現在青少年族群,近年也開始往高齡的光譜移動,有長輩為了「動腦」而下載了手機版俄羅斯方塊,整天坐著、食欲與活動力減退,原來已成癮。而孤單、憂鬱、認知功能下降,正是這些「銀髮網癮族」背後的縮影,其中又以孤單最為顯著,甚至可能被詐騙集團盯上。

手機成癮 背後是孤單憂鬱

手機成癮不是單純成癮,背後可能代表孤單、憂鬱、認知功能下降。台灣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指出,患者就醫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焦慮、身體不適,他們長期將重心放在兒孫身上,卻容易因為「嘮叨」而和家人疏離、變得更孤單。

袁瑋表示,像這樣因為身心症狀就醫的高齡病患中,約有一成會過度使用手機,而「成癮」看的不是使用時間,而是對生活的影響程度,例如整天都不動、不和家人交流、不吃飯一直滑手機,甚至因為家人不喜歡而躲起來滑、被發現時隱瞞使用事實等。

很多長輩因為孤單開始用手機,就像年輕人,滑手機也容易耗掉很多時間。袁瑋指出,能邊看邊動手做的影片,如做菜、繪畫等教學影片,因為不是單方面接收資訊,所以不算「成癮」。

如何戒癮 建立新生活重心

袁瑋分享,有名近70歲奶奶被女兒帶來就醫,不只食欲、活動力減退,視力也退化,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為了動腦,所以整天都在用手機在玩俄羅斯方塊,幾乎不太動,但「戒癮」並不是直接移除或禁止,而是要用其他豐富的生活、人際交流等,建立新的生活重心,像這位長輩,後來就參加「銀光學苑」的活動,同時合併藥物治療,就不再那麼沉迷手機遊戲了。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老人家跟晚輩之間相處不好的案例很多,治療上絕對不只藥物,還要討論很多現實因素。比起網路成癮,數位落差也許是長輩更常面臨的困境,有些人可能受限於眼睛不好、不會打字、不認得注音符號等,以80歲以上族群很常見。

熟悉網路 跟上時代免隔閡

 

張家銘指出,疫情期間,到處都需要掃描QR-Code、使用相關APP等,很多老人不太會用,以他自己的父母親為例,就不太會使用外送平台,不過計程車軟體倒是沒有什麼問題,「能跟上最好」,畢竟現在很多資訊都在網路上,接觸得多就比較不會和社會隔得這麼遠,鼓勵長者持續學習,出外參加團體活動,多接觸人群絕對有幫助。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說,過度使用3C可能影響生理,所以建議每半小時就要休息;原本就有退化疾病的頸椎傷害,建議在使用3C產品時,可以搭配支架、留意使用角度、椅子要有靠背和支撐,「要盡可能符合人體工學」,出現痠痛時,也可以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如果還是不舒服,建議搭配藥物改善。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說,目前尚未觀察到長輩「網路成癮」的現象,而戰後嬰兒潮的「壯世代」和80歲以上長者,面臨的數位落差不太一樣,前者屬於不陌生,卻又不像年輕族群熟悉,面對進步快速的AI科技等,需要花時間跟上。

吳玉琴表示,數位落差可透過課程協助,因為長輩常抱怨,孩子沒耐心教他們,所以透過課程,長者可學習如何使用手機、LINE、臉書等,熟悉3C產品,更上手之後,也許就能自己拍影片、掌握話語權,從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始。

俄羅斯 詐騙集團 疫情

上一則

6訣竅 有助縮小子宮肌瘤

下一則

半夜上廁所竟昏倒 男子心臟「罷工」暫停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