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得票率進步最多選區 在德州美墨邊境民主黨票倉

雞肉醃料 烹飪專家:常被倒掉的酸黃瓜汁最好用

沒開冷氣 7旬翁中暑 醫院「3合1」降體溫救命

三總急診室及中暑防治中心使用傳導、對流、蒸發三合一降溫法,是救回中暑病人的關鍵。(圖/取自朱柏齡臉書)
三總急診室及中暑防治中心使用傳導、對流、蒸發三合一降溫法,是救回中暑病人的關鍵。(圖/取自朱柏齡臉書)

夏日天氣高溫炎熱,台灣三總最近收治1名年長者在家中暑案例,70多歲男子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家中未開冷氣,3天前就開始虛弱、食欲不振,失去意識後送醫,到急診室時肛溫為43.1℃(109.58℉),經緊急降溫,1小時後體溫降至38.5℃(101.3℉),人也清醒,救回一命。

三總最近接連處理3例中暑個案,從路跑中暑昏到、到60多歲的男性戶外工作者中暑,和上述未開冷氣而中暑的案例,皆救回一命。

傳導、對流、蒸發3合1

三總中暑防治中心顧問朱柏齡說,迅速有效的降溫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三總急診室及中暑防治中心使用傳導、對流、蒸發3合1降溫法,大部分病人在30分鐘內降至38.5℃(101.3℉)。

朱柏齡進一步說,只在鼠蹊部、腋窩、頸部放冰袋,只是輔助降溫法,須加上蒸發對流法,也就是全身皮膚噴水,加上電扇吹,才能加速降溫。中暑病人從高溫昏倒那刻開始,若不能在半小時內降至40℃(104℉)以下,3小時內降至38.5℃(101.3℉)以下,死亡率極高。另外也提醒,中暑導致的高體溫使用退燒藥無效,反而增加肝衰竭併發症風險。

昏倒後迅速降溫是關鍵

朱柏齡指出,三總於日前接獲另一中暑病例,1名中年人參加21K路跑昏倒,患者平常服用甲狀腺補充劑,三總急診為患者量肛溫,達41.8℃(107.24℉),透過緊急降溫,降至38.5℃(101.3℉),患者清醒。患者仍有急性腎衰竭及橫紋肌溶解症,但幾天內很快恢復。朱柏齡表示,患者從昏倒至降溫只花50分鐘,是迅速恢復的關鍵。

三總6月收治1名戶外工作者中暑病例,60多歲男性,早上上工,中午昏到失去意識,立即通知救護車至三總急診,30分鐘內降溫至38.5℃(101.3℉)後清醒。

朱柏齡指出,過去媒體曾報導有小學排球隊員及國中棒球隊員中暑死亡案例,若在昏倒當時,等待救護車到達前能立即有效降溫,救護車運送過程也能持續降溫,可將發生憾事的機會降到最低。

另外,使用某些藥物,如安非他命,抗組織胺,副交感神經抑制劑,抗憂鬱藥物,甲狀腺補充劑,含有麻黃素減肥藥,利尿劑,降血壓藥等患者,應避免從事路跑等劇烈運動 。

中暑病患注意事項

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如果補水不夠,易使血液變得黏稠,產生血栓,導致心肌梗塞、...
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如果補水不夠,易使血液變得黏稠,產生血栓,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示意圖。(圖/123RF)

朱柏齡說,搶救中暑病患最重要的就是降溫並急送醫,他提醒以下事項:

1. 中暑的併發症及死亡率和高溫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相關性。

2. 迅速有效的降溫可大大減少併發症,提高存活率。

3.以泡冰水或冷水等傳導降溫法,效果最好,每分鐘降溫0.2至0.35度,其次為對流蒸發法,即全身皮膚噴水,加上電扇吹,每分鐘降溫0.1度。

4. 三軍總醫院急診室及中暑防治中心使用傳導、對流、蒸發三合一降溫法,大部分病人在30分鐘內降至38.5度。

5. 中暑高體溫用退燒藥無效,反而增加肝衰竭併發症的風險。

6. 只在鼠蹊部、腋窩、頸部放冰袋只是輔助降溫法,須加上蒸發對流法(全身皮膚噴水加電扇吹),才能加速降溫。 

7. 中暑病人,從高溫昏倒那刻開始,若不能在半小時內降至40度以下,3小時內降至38.5度以下,其死亡率極高。

酷熱環境預防中暑

一、 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

二、 每15分鐘喝200至 250cc水分,勿等到口渴才喝水,勿飲酒或含咖啡因之飲料

三、 依照氣溫調整飲水量及休息頻率,氣溫愈高,飲水量愈大,休息頻率愈高。

四、 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

五、 服用抑制排汗藥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

六、 了解熱傷害常見症狀。

七、 注意工作伙伴是否有熱傷害之症狀。

八、 在炎熱之環境,第一天上工時避免過度勞累,在熱的環境工作需要約一周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

雇主方面注意事項: 

一、 提供遮蔭休息場所、或有冷氣休息室。

二、 提供足夠飲水。

三、 新手給予1至2周熱適應期。

四、 在炎熱環境連續工作數日時,身體散熱能力將逐日減退,故須給予勞工更長時間的休息。

五、 提供教育訓練,使勞工了解熱傷害常見之症狀及處置。

夏季高溫若補水不足,小心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提升;示意圖。(圖/123RF)
夏季高溫若補水不足,小心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提升;示意圖。(圖/123RF)

高溫 併發症 勞工

上一則

凱米颱風轉強颱 感染科醫:颱風最容易引爆2大健康危機

下一則

熱帶魚好看別亂吃 「雪卡毒素」無色無味 當心吃下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