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杭特拜登逃稅案再遭撤銷 法官批:憲法未給總統重寫歷史權力

湯普森一家住明州150萬豪宅 妻:有人在威脅他

常聽演唱會、唱KTV、戴耳機 恐致年紀輕輕就聽損

長期處在噪音環境,是近年導致年輕人聽損的主要因素之一,像常去演唱會、KTV、電影院以及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都是危險因子。(圖╱123RF)
長期處在噪音環境,是近年導致年輕人聽損的主要因素之一,像常去演唱會、KTV、電影院以及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都是危險因子。(圖╱123RF)

聽損不只發生在老年族群,年輕人也容易因為工作、興趣、習慣而導致聽力退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聽力受損的程度分為四個等級,聽力損失小於25分貝者為正常,若在26至40分貝為輕度、41至60分貝為中度、61至80分貝為重度,大於80分貝為極重度。

台灣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聽損分為感音神經性聽損、傳導性聽損、混合性聽損,其中感音神經性聽損是內耳或大腦聽覺中樞神經問題;傳導性聽損源於外耳或中耳的構造異常或損害;混合性聽損則為感音神經性聽損、傳導性聽損的結合。

力博宏說,人類大腦必須在五歲前接收到聲音的刺激,否則無法發展語言,因此患有嚴重聽損的幼兒須在五歲前植入人工電子耳,並搭配語言治療,往後才能說話。

聽力每惡化10分貝 失智風險增

後天性聽損則為胎兒出生後,因種種原因導致的聽障,包括腦膜炎、中耳炎、肺炎、麻疹等病毒感染,或因為外力受傷、噪音刺激、精神壓力、食品藥物作用及最常見的老化。力博宏表示,一般來說,男性45歲、女性55歲開始,聽力會開始明顯退化。

英國的《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指出,失智症的12大危險因子包括:頭部受傷、聽力受損、年幼失學、吸菸、飲酒過量、憂鬱、社交疏離、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空氣汙染、缺乏運動。其中聽力受損每惡化10分貝,失智症風險就會增加。

長處噪音環境 聽力提早退化

新生兒通常可由篩檢發現聽損,但有些後天因素造成的聽損則不易被發現。力博宏說,長期處在噪音環境,是近年導致年輕人聽損的主要因素之一,像是在工地、聲樂場所工作的職業傷害,就會使聽力提早退化;另外,常去演唱會、KTV、電影院,與戴耳機聽音樂、看影片的習慣也是危險因子。他建議,不要過度沉溺這類噪音環境中,也別輕忽平時的微小病灶,像感冒、發燒,都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失。

部分的傳導性聽損,如耳垢阻塞、耳膜穿孔、中耳炎、腫瘤,若症狀較輕,有可能透過手術、藥物等醫療途徑改善或恢復聽力。

若為身體機能老化,導致不可逆的聽損,只能透過矯正盡可能恢復聽力,關鍵就是配戴助聽器或手術植入電子耳。

力博宏說,聽損患者若可聽到70分貝以下的聲音,可配戴助聽器。助聽器是類似麥克風的輔具,可透過擴大聲音幫助配戴者聽見細微的聲音。

人工電子耳 術後24小時可開機

至於人工電子耳手術方式,是於耳後腦殼經微創手術打開約2.5公分傷口,將電極順著耳蝸的形狀植入耳蝸,並利用耳朵外的聲音處理器接收聲音,再以電訊號方式經聽神經傳至腦幹,重新建立傳導途徑。因手術傷口小,可讓人工電子耳於24小時內開機,加快聽損幼兒語言復健的時間。

除了幼兒,成人也可能因耳蝸絨毛細胞受噪音傷害造成聽損;服用抗生素、癌症化療藥物及治療肺結核等耳毒性藥物,或是暴露於有害重金屬等,都可能造成雙耳全聾,必須植入人工電子耳。

各種聲音分貝
圖╱123RF
各種聲音分貝 圖╱123RF

刺胳針 電影院 癌症

上一則

聽損攸關失智未必是老化 把握黃金治療期

下一則

冷凍披薩、餅乾等超加工食品吃多 易變胖又傷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