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支票帳戶不要多於3000元 銀行櫃員告訴你為什麼

民主黨對拜登辯論表現大為惶恐 該怎辦卻無共識

台灣100年來升溫1.6℃ 白天中暑 夜間體感溫度也升高

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謹記3招預防熱傷害、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遠離中暑。(國健署提供)
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謹記3招預防熱傷害、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遠離中暑。(國健署提供)

近來梅雨季,端午過後天氣又逐漸炎熱。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台灣100年來,平均氣溫上升約1.6℃。暑假期間也成為熱傷害的高峰期。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謹記3招預防熱傷害、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遠離中暑。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暑假是兒童活動與家庭旅遊的旺季,但環境溫度越來越高,可說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其中幼兒族群因生理功能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補充水分與休息擦汗;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忽略環境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造成熱傷害的症狀。

「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熱傷害容易發生的地方。」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表示,不論在室內與室外,大人都要留意好孩童的身體狀況,也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以及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學習自我防護,遠離熱傷害威脅。

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指出,5月至今,溫度一直在飆高,體感溫度變高讓人難受,溼度高讓皮膚難散熱、汗流不出來,中午最容易中暑。但別以為只有白天危險,即使夜間,如果溫度高,溼度又高,體感溫度仍會接近35度、36度,務必好好散熱,否則夜間也睡不舒服。

3招預防熱傷害

一、保持「涼」爽:著淺色、透氣上衣,嬰幼兒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室內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嬰幼兒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等防曬用品。

二、「補」充水分: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三、隨時留「心」:避免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外出;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

5步驟熱傷害急救

一、蔭涼通風: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

二、鬆脫衣物:移除孩童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讓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三、泡水或灑水散熱: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四、補充涼水: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

五、儘速送醫: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高溫 端午

上一則

粉瘤反覆發作 千萬別亂擠 逾2公分或發炎可手術根除

下一則

常熬夜脾胃也受累 「喝粥、補湯」是特效藥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