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骨泥治療 術後防跌倒骨鬆
長者隨年齡增加,骨質容易流失,如果不小心跌倒或彎腰提重物時,易因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現行醫療透過灌骨泥的治療方式,可改善壓迫性骨折的疼痛,但若遇到早年因坐骨神經痛、骨刺或脊椎滑脫造成神經壓迫而接受過腰椎打鋼釘的病患,會因鋼釘影響灌骨泥位置,增加治療難度。台灣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提醒,骨質密度及預防跌倒是長輩的重要課題,如不慎發生壓迫性骨折,且曾打鋼釘的病人,灌骨泥前務必要經醫師審慎評估。
容志雄表示,過去壓迫性骨折只能請病人臥床休息,慢慢等骨頭癒合,但此過程會非常疼痛且不適,受傷的那一節會越壓越扁造成駝背,有些病人甚至會壓迫到神經,出現讓人痛不欲生的神經痛。現行灌骨泥治療已相當成熟,且大幅改善病人疼痛感,許多長輩都較能接受。但如果骨折位置剛好在過去有打過鋼釘的地方,能進入灌骨泥的安全通道會被占據,導致治療受阻,就必須思考以其他方式來解決問題。
他分享近日治療的2個案例,其中一人是高齡93歲老婦,脊椎第3、4、5節曾手術打鋼釘,這次受傷剛好在第3節上緣,評估病人個子較高,且第一支鋼釘打入的位置較往下,因此利用上緣狹小的空間,才順利完成灌骨泥治療。另一名82歲的老婦,個子嬌小且鋼釘位置打得很好,能打入骨泥的空間更小,因此使用孩童專用的細小鋼針後,也成功灌入骨泥,解決壓迫性骨折的疼痛。這兩名病患治療難度都相當高,手術過程中透過C型臂X光機準確定位,才能在非常狹窄的空間下,精準將骨泥灌入受傷位置。
容志雄表示,接受灌骨泥治療後,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後續預防跌倒及治療骨質疏鬆的問題,才能避免同樣問題再發生,由於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易讓民眾忽略,但只要一跌倒或突然用力過猛,如彎腰搬重物等情形,就可能造成骨折。要預防骨質疏鬆,最好辦法是提早「存骨本」,包括攝取足夠的鈣質及蛋白質、適度曬太陽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3、維持運動習慣提升肌耐力、保持適當體重並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保持骨質密度非常重要,建議民眾年輕時就要存好骨本,才能確保骨質健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