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人目標在65歲退休 卻因現實狀況提早於62歲就退

住戶傻眼 屋齡16年公寓結構安全評估要價2100萬

65歲以上長者骨鬆 釀髖部骨折 死亡率達36%

骨本不足,可從事如水中行走等運動,能增加骨質生成。示意圖。(圖/123RF)
骨本不足,可從事如水中行走等運動,能增加骨質生成。示意圖。(圖/123RF)

骨質疏鬆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預估2050年時,有50%以上髖部骨折會發生在亞洲。

骨質疏鬆容易造成髖部骨折,後續可能導致病人臥床、行動受限、肌力萎縮,甚至引起反覆感染相關併發症,死亡率極高,骨鬆可謂是年長者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達14%到36%。

人體骨骼肌肉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當出現腰痠、背痛、關節痛等症狀時,骨質疏鬆可能已悄悄上身。骨質含量(骨本)是未來年長骨折風險的關鍵,一般人骨質密度在20至30歲會達到高峰,35歲後便逐年流失,尤其是停經婦女骨質密度流失速度會更快。

如果骨本不足,仍有機會可以彌補到接近正常水準。年輕時,應注重「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可建立較佳的骨密度,降低未來十年骨折風險。飲食以「均衡」為基礎,運動可從事如水中行走、自由車等「阻力運動」和「肌力訓練」,能增加骨質生成,加上適當日曬幫助身體產生維生素D,強化腸道對鈣的吸收,加速骨骼再造。

骨質疏鬆可視為一種慢性病來維護保養及預防,並盡可能減低風險、長期共存。「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提前更年期的女性,或體重過輕、曾經骨折、服用高骨鬆風險藥物如類固醇、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免疫疾病、慢性腸胃道疾病、腎臟病、血液透析患者等,可考慮接受骨密度檢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者」應定期每半年到一年接受骨密度檢查追蹤,且應在飲食與運動、西醫治療上妥適的配合,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折及後續併發症風險。

骨鬆是年長者的隱形殺手。(圖/怡仁醫院提供)
骨鬆是年長者的隱形殺手。(圖/怡仁醫院提供)

併發症 骨鬆 心臟病

上一則

35歲眼睛可能「初老」 驗光師提醒眼睛腫脹、頭痛都算

下一則

天涼關節痠疼 中醫師授保養3訣竅 多按頭膝2穴位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