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Axios:拜登退與不退?可能取決妻、妹、摯友

3種「換登」劇本曝光 民主黨0備案恐陷混戰 上次陣前換將已逾70年

致敬《華章》

臺灣創世紀詩人溫哥華訪問特刊照(馮玉∕攝影)
臺灣創世紀詩人溫哥華訪問特刊照(馮玉∕攝影)

「當年聯副有前緣,世副鄉情海外牽。更喜華章今日好,雲城相聚譜新篇。」2012年末,由瘂弦先生親自命名並擔任主編的文學專版《華章》在《世界日報》溫哥華版創刊時,著名教育家葉嘉瑩先生欣然賦詩,敏銳地道出此刊的情懷淵源。今年12月,完成一百期的《華章》將與讀者告別,作為編委,自是有十分的不捨與感慨。

我與《華章》結緣於七年前那場詩歌朗誦會,那是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與溫哥華圖書館合辦的「春曉中英詩歌朗誦會」。 我應詩詞學會沈家莊會長的提議,登臺朗誦瘂弦先生的詩《秋歌——給暖暖》,當時瘂弦先生就坐在觀眾席第一排,微笑著聽大家朗誦。 我早年拜讀過瘂弦那些扣人心弦的傳世之作,對其成就高山仰止,未曾想到多年以後,不僅與享譽世界的大詩人同城而居,還有幸面對面聆聽詩人對朗誦及詩歌等問題的教誨。 同時得知,從臺灣《聯合報》副刊總編任上退休的瘂弦先生在主編一份蜚聲海外華文文壇的文學專版《華章》。

其時,在加中詩詞學會和加華筆會文學前輩的鼓勵支持下,我主編的文學專版《菲莎文萃》獲得好評。 不久,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副主任委員、《菲莎文萃》顧問林楠推薦我加入《華章》編委。 說來我與編輯一職頗有緣分,當年就職某省直機構時經常寫工作簡報,領導曾商調我去一省級文教刊物任編輯,後因故未能赴任。 有幸忝列《華章》編委後,跟隨瘂弦、林婷婷、劉慧琴、林楠、文野長弓等文學前輩,以及居住外地、見過或未曾謀面的荊棘、吳華、江嵐等編審小組老師開展每期的編輯工作,在約稿和審閱過程中感悟瘂弦「博大與均衡」的編輯理念,在校閱編輯中體會資深編委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徐學清、趙慶慶、王芫等編委師友們嚴謹的學術風格。 大家雖分居各地,卻完美地踐行同心協力、相互配合的協作精神。 與大家共事受益良多。

最受益的是在瘂弦先生的親自指導下,編輯了四輯《華章》特刊。那是2017年7月,臺灣《創世紀》詩刊三駕馬車之一張默和現任主編辛牧等四位詩人來訪溫哥華。作為昔日同袍的瘂弦先生非常重視此次來訪,為這次臺灣詩人與溫哥華詩人的聚會交流活動命名「相見歡」。那時《華章》兩位資深前輩劉慧琴、林婷婷均在外地未歸,瘂公親自出馬,召集林楠和我組成編輯小組,安排並商議宣傳報導這次「世紀之約」(林楠語)。 我聯繫《環球華報》任秋實副總編預約了版面,提出以《華章》特刊 (即《華章》總38期)命名臨時版面的建議也得到瘂公和林楠的認可。從宣傳標題、內容、用詞到設計版面等,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與兩位編輯前輩通幾次電話,請教和商議編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記得一次瘂公在電話裡興致勃勃地說:「這些天忙得很充實,好像回到了在《聯合報》副刊擔任主編的日子。」我何其幸運,加入《華章》編委後第一次任執行編輯,就得到兩位業界前輩尤其是瘂公的親自指導。瘂公對文章字斟句酌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給我很大觸動,深獲教益,讓我看到「最尊敬文字的一代人」(瘂弦語)的樣子。瘂公淵博的學養、廣闊的視野和胸懷以及對編輯事業的敬愛,更是令我欽佩不已。

《華章》將於今年年底走完她一百期的卓越歷程。回顧十一年來,每一期相容並蓄不同文學觀念、理想與風格的錦文華章,都融匯著瘂弦先生海外華文文壇「一家親、一盤棋」的宏觀策劃與精耕細作,踐行著瘂弦先生「把華文文壇建成世界最大文壇」的宏願。 《華章》雖將告別讀者,其文化理想與情懷,將繼續鼓舞海外華文寫作者不斷努力的步伐,也必將在世界華文文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馮玉,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秘書長,《華章》編委。)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三位貴人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