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李英愛控誹謗敗訴 傳捐款和第一夫人關係密切

德汽車撞人5死200傷 蕭茲:將用法律全部力量回應

狄更斯的聖誕故事

英國作家狄更斯幾乎每年都要為聖誕節寫一部作品。(本報系資料照片)
英國作家狄更斯幾乎每年都要為聖誕節寫一部作品。(本報系資料照片)

從1843年到1848年,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幾乎每年都要為聖誕節寫一部作品,不是復述《聖經》裡的故事,而是描寫現實世界中普通人的生活和遭遇,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第一部作品〈聖誕頌歌〉(A Chrismas Carol),其他四部作品分別是〈古教堂鐘聲〉(The Chimes)、〈爐邊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人生的戰鬥〉(The Battle of Life)、〈著魔的人〉(The Haunted Man),統稱為《聖誕故事》(Christmas Tales)。據說他寫〈聖誕頌歌〉是為了掙錢還債,但作品問世後很受歡迎,於是他就年復一年繼續寫下去了。

不容置疑,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偉大的作家,但人們對他的作品也常有批評,主要是說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不夠真實。「人物不真實」指的是對人物描寫過於「簡單化」,形象不夠飽滿。批評者常拿他筆下的人物和司湯達《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中的人物朱利安,和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妮娜》中的女主角安娜作對比,稱在後兩者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複雜性,人物刻畫得更為真實和成功,而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常常「不是盡善盡美,就是十惡不赦」。

「故事不真實」是說他的作品對於現實的描寫過於理想化,比如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好人、善良和正義」都戰勝了「壞人、邪惡和不義」,故事的結局也總是非常圓滿。

所有這些對他作品的批評,在他的聖誕故事中也能夠找到一些「證據」。就拿最為成功的〈聖誕頌歌〉來說吧。小說的主人公史古基被描寫成是一個極端的守財奴,他吝嗇、刻薄,還頑固到不可理喻,這確實是典型的狄式「壞人」。    

再看故事情節:史古基在聖誕前夜回家後,遇到他以前合夥人的鬼魂,對方說因為自己生前沒有行善積德,所以死後成了戴著鎖鏈飄移不定的鬼魂,得不到安寧。在這之後又有三個鬼魂找到他,第一個鬼魂讓史古基看到他如何從年輕時積極熱情到後來眼裡只有金錢;第二個鬼魂領他去窮苦人家,看人家雖然日子清苦,卻也很快樂;第三個給史古基展示了他死後遭人唾棄的境地。隨鬼魂遊歷所看到的一切,以及前合夥人的慘狀,讓史古基徹底醒悟,一夜之間改變了以前冷漠無情的態度,變成了熱情向善的好人。這樣的結局,就是狄式的「圓滿」。

很多對於狄更斯作品的評論都是出自文學批評家之口,這和一般讀者的感受不是一回事。換句話說,評價一部作品,還可以看它是否能被讀者接受和喜愛。在這一點上,狄更斯的《聖誕故事》做得不錯。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它和宗教信仰有關。為聖誕節寫的作品,就要維護西方廣大民眾的這一信仰。在〈聖誕頌歌〉中,當史古基的侄子滿懷喜悅地祝他「聖誕快樂,上帝保佑你」時,他卻用一口一個「呸」和「騙人的鬼東西」這樣的話給懟了回去,於是狄更斯讓史古基成為孤家寡人,讓史古基為自己的冒瀆行為付出痛苦的代價。這讓讀者看了感到痛快解氣。狄更斯懂得讀者的心,他寫《聖誕故事》就是想討讀者的歡喜。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是西方人最為歡樂的日子。聖誕故事既然是為聖誕節而作,那麼它們就應該為讀者帶來歡樂。〈聖誕頌歌〉雖然將史古基刻畫得如此冷漠,但於此同時也描寫人們過聖誕節的熱情和歡樂,讀者從作品中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筆下歡樂的節日氣氛。狄更斯還通過史古基侄子之口,說出了他想要說的話:聖誕節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大家應該拋棄煩惱,快快樂樂。

作家在構思故事情節時,也是用了心的。他在〈爐邊蟋蟀〉和〈人生的戰鬥〉這兩部作品中,都讓「有情人」歷經曲折而「終成眷屬」,這樣皆大歡喜的故事,是讀者喜聞樂見的,並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和愛。這也是讀者為什麼喜歡狄更斯的一個原因。狄更斯在紐約演講時,曾有一位和他素不相識的女人在街上攔住他,對他說:「狄更斯先生,讓我握一下使我家裡充滿熱情和友情的手吧。」

狄更斯小時候當過童工,十二歲時因父親欠債,一家人住進債務監獄,他非常清楚社會底層人民受的苦難和屈辱,他把這些都寫進了他的作品中。在《聖誕故事》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內容,但狄更斯是帶著樂觀主義的態度來寫的。例如在〈聖誕頌歌〉中,作者寫史古基被鬼魂帶到他僱員的家,看他一家人過節。當時餐桌上只有一隻很小的雞,但家裡孩子們看到了,卻興奮地大叫:「晚飯我們能吃到一隻很大的雞了!」僱員家裡人多,卻只有三個杯子,只能共用,然而一家人坐在一起,仍然其樂融融,這些都直接打臉史古基,因為他曾說過:人窮是快樂不起來的。

《聖誕故事》中的幾個作品都帶有一些童話色彩,這從作品名字上也能看出端倪。〈爐邊蟋蟀〉的副標題是「家的童話故事」(A Fairy tale of Home);〈著魔的人〉的副標題是「聖誕節時的幻想」(A Fancy of Christmas-time)。在童話故事中,常常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期待。對於窮人來說,他們想生活過得好一些的願望或許只是一個夢想,但既然是夢想,背後就有希望在支撐著。亞里斯多德就說過:希望是清醒時的夢想。狄更斯就是要通過他童話般的作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希望。

快樂和溫暖,樂觀和希望,這一切都在《聖誕故事》中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狄更斯確實想「討讀者歡喜」,但書中那些能感動讀者的,其實是他自己對生活的期盼和理想。(寄自印州)

聖誕節 監獄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