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
每逢春節倍思親,同樣必不可少的是置辦年貨,以期節日裡能盡享口福。年貨統指家家都需添置的魚肉禽蛋等平日稀缺的副食品,只為在單調不變的米麵主食外,補足以往難以渴求的解饞美味,讓一家老小能在中國人最看重的佳節中放開肚皮,盡享美食,歡樂饕餮過大年。
我童年時正逢國家經濟困難,物資供應奇缺,所有副食品都需憑票供應。故置辦年貨實非易事,而需全家出動,大動干戈,切實準備,方可確保節日飯桌佳餚豐盛,舉箸有物,尤其是合家翹首以待的年夜飯,絕不能讓人失望。
年貨中最引人關注的,當是雞鴨家禽,因百姓素常根本難見其影,只在年關時,政府才拿出些許犒勞市民。文革中曾有個京劇樣板戲「龍江頌」,其中講到阿堅伯給生病的黨支書江水英送雞湯,被村民看到,驚呼一聲「雞湯?」以為幹部都是「偷著樂」,「好處自己揣」。小小一個細節,便透露了其時能喝一口雞湯之不易。
儘管憑票,但為確保買到首選的凍雞而非凍鴨,尤其怕挑揀到後來只剩小個頭的,所以我和哥哥兩人還曾自告奮勇地去菜場門口通宵排隊。排隊的人們自發組織,編寫號碼,拉好繩索,不讓有人插隊。生生地在寒天裡自己先「冰凍」了一夜,我們終於如願買到理想的凍雞,被母親用砂鍋熬成原汁原味的雞湯。我們小孩在餐後會把小巧的雞叉骨,連同黃魚的牙齒都洗淨保留起來,算是玩物,也作紀念。
年貨中廣受歡迎的還有筍乾、紅棗、粉絲和柿餅等南味食品,都是在街口南貨店裡憑證買來。其中粉絲是由棉絲線紮緊的一大捆粗包裝,外面用整張的舊報紙包裹。買回來後,母親會交給我一個任務,就是用大剪刀把整捆粉絲剪成一段段的,裝入紙袋,以後凡要燒粉絲湯時,隨手抓上一把即可,不至於臨時拉扯而弄得滿地皆是。由於乾粉絲非常堅硬,所以剪到後來,我捏剪刀的手指都會微微生痛。
我家年貨中有個極佳的異端來源,就是我在遠洋公司海輪上當船員的哥哥,因是涉外單位,常跑歐洲碼頭,所以船上伙食待遇優厚。每當休假回來過年,哥哥總會捎帶許多船上頒發的吃剩梅林罐頭廠午餐肉、麥乳精和奶粉餅乾等高檔食品,給全家人帶來額外的精美年貨。
當下人們其實並不看好罐頭食品,寧肯吃新鮮貨。可在那年月,光是看到梅林廠那個盾牌標記,就讓人開心不已。父親總是先用抹布把他那小小的開聽刀認真擦拭乾淨,然後才仔細地沿著罐頭邊緣旋轉,濃重的肉香味隨即四散溢開。
年初一早上按例要吃糯米湯圓,那時糯米和糯米粉也屬配給供應,而且民眾只可任選其一。我父母相信自己磨的濕粉更有黏性和香甜,所以總是選擇購買糯米,然後自己動手加工。這就讓我父親有了表現機會,他動腦筋向親戚朋友借了個極笨重的石磨,再借輛黃魚車把磨子拖回家。母親早把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一夜。
第二天我們小孩子會協助父親推磨,覺得有趣又好玩。我的工作往往是用調羹把濕糯米舀入石磨孔眼,每次必須掌握好份量,太少了石磨的上下兩面會互相摩損,但放多了又難以碾細,可算是門技術活。
即便來美已多年,我們過傳統新年時,仍不願虧待自己。每年節前,必開車去中國或韓國超市大舉採購,裝上滿滿一車東方食品才善罷甘休。其中斷少不了熟食櫃高鉤子上仍在淌香油的誘人烤鴨,和赤豆年糕等皆大歡喜的甜食,畢其功於一役,絕無通夜排隊之理。
常見有人寫文章自號吃貨,作為對忝為美食家的一種調侃。設想處於當年,如不能把年貨妥妥辦齊,縱是吃貨又何能可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