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WSJ:川普下政治賭注 加大力道歸咎非法移民

以空襲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 哈瑪斯領袖喪命

憶倫敦尋馬之旅

如今年屆花甲古稀的中國老人,大都聽過一個耳熟能詳的勵志故事,說的是馬克思在倫敦的大英圖書館有個固定座位,他在這個座位上多年如一日讀書鑽研。讀得興奮時,他喜歡用腳在地上來回蹭動,時間久了,座位下的堅硬水泥地面竟被他磨去一層,人稱「馬克思的腳跡」,並被保留下來。

我是一名科學工作者,從小就被這個故事和馬克思的名言激勵:「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由是之故,從年輕時起我就盼望能到倫敦,親眼看看他在大英圖書館留下的腳跡。

二○○五年我到英國南安普敦,參加第七屆國際人體組成學研討會;歸程經過倫敦,得以實現年輕時的願望。我來到大英圖書館,偌大的閱覽室,馬克思的座位在哪裡?我問管理員,她笑道不少中國人都來問過,但這個故事有趣卻不可能(funny but impossible),因為馬克思並沒有固定座位,更不用說用腳在地上磨出坑了。

我心有不甘,又問主管。他耐心解釋:圖書館對讀者一視同仁,不可能為某個特定讀者安排特定座位。至於腳跡,他風趣地說,閱覽室的地毯等不到破就被更換了,怎麼可能在下面的水泥地留下腳跡呢?

我茫然走出大英圖書館,內心充滿失落:篤信了多年,原來竟是個虛假故事,不知它是何人、何時、為何杜撰的,也不知現在是否還在謬種流傳。

不過我的尋馬之旅的另一處所在,是千真萬確存在的,那就是馬克思墓。我乘地鐵到倫敦北郊,找到海格特公墓,付了門票兩英鎊,被指引來到位於墓園東端的馬克思墓。

墓前一座四英尺高的馬克思青銅半身像,豎立在一塊八英尺高的花崗石墓碑上(見圖)。碑上刻著馬克思的兩句名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和「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墓碑中央鑲嵌著一塊白色大理石,上面刻著「卡爾·馬克思,生於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卒於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

我在馬克思的墓前久久沉思,想起他的另一句名言:「懷疑一切」,這就是說,沒有任何理論是不能被質疑的。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位墓主的理論所開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一度波瀾壯闊,席捲了大半個地球。然而那幅員遼闊、聲勢浩大的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如今安在哉?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巨無霸的分崩離析,是不是說明馬克思設計的鞋,看似好穿,其實並不合這些國家人民的腳?

也是在馬墓前,我突發奇想:到過英國的中國領導人不在少數,或許會留下些與馬墓有關報導?回到美國後我上網,知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與鄧小平都不曾訪問英國。首位訪英的中國領導人是華國鋒,新華社報導他於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一日拜謁馬墓,把由幾百朵鮮紅玫瑰花編成的花圈,敬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卡爾·馬克思,花圈中央的紅色緞帶上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華國鋒敬獻」。

我在網上繼續搜索,不搜不知,搜過吃一驚。華國鋒之後到訪英國的中國領導人,包括趙紫陽、胡耀邦、朱鎔基、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與習近平,都不曾拜謁馬墓。

是不知道馬墓在倫敦嗎?當然不是,他們之中多數人知識淵博,此等常識豈能不知?是忘記安排嗎?當然也不可能,這應該是中國外交部及駐英大使館的職責。那麼是公務繁忙沒時間嗎?好像也未必,例如胡耀邦和溫家寶沒去馬墓,卻去了莎士比亞故居參觀。江澤民沒去馬墓,卻去了環球劇院欣賞莎士比亞劇「凱撒大帝」。由此看來,中國領導人過馬墓而不拜謁,似乎已成定例。

這些年到過倫敦的中國人數以萬計,普通人是否拜謁馬墓,全憑自己定奪。然而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人到了倫敦,怎麼說也該像華國鋒那樣,去拜拜開山鼻祖吧?在一般人想來,這是理所當然之事。那麼華之後的領導人,為何到了倫敦卻不拜謁馬墓?這其中究竟傳遞出什麼信息,才疏學淺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就這樣,我的倫敦尋馬之旅的兩處所在,一處帶來失望,另一處則引發不解。然而無論怎樣,此行不虛。

圖書館 江澤民 地鐵

上一則

96歲圓點女王12月重返台北 北師美術館展草間彌生大展

下一則

付出與收穫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