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魂
我的家鄉在浙北山區,在富春桃源景區的西面,翻過一座山,就入了景區。一個景點要有靈性,要與眾不同,缺不了山和水,尤其是水,若有好水,那就如畫家手中神來之筆,再平凡的鄉俗景致,也會注入水一樣的清亮和內涵。
老家山中有兩眼山泉,我認為是方圓十幾里地的「魂」。這裡的山泉與別的地方不同,我們稱之為「石水」,它的重量要比一般的水高,原因是這泉水是從堅硬的石灰岩中滲出來的,它溶解了石灰岩中大量元素,帶有一股淡淡的「石頭味」,村人們一般稱之為「水屑味」。這是我家鄉特有味道,外來客喝不了我們這裡的水,我們走出去也喝不慣外面的水;如果在城裡待久了,回到村裡再喝這裡的山泉,又會不適應了。
許多人描寫山泉,會用「清洌、甘醇、潤澤」等詞匯,來形容之水源於自然,得天地之精華,但老家的山泉除了清洌之外,真的有點「重口味」,只有生於斯、長於斯的鄉人的腸道才能適應這樣的水。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的水會不會有問題?但我們這一族人在這裡繁衍生息了幾百年,鮮見有年輕人患病的,長壽老人比比皆是。反倒是因為山泉減量噴湧,引外水入村後,出現不少惡疾患者。但也有人認為,這不僅僅是水的原因,自給自足的食物供應模式被鄉鎮企業徹底顛覆,鄉人們不再種地,平時大量採購市場上的大米、蔬菜,這些主要食材的安全性真的是一個謎,不像自給自足時代的所有食材,都是不用農藥的,真正源於大自然,即便是青菜,小炒一下,就有清香的口味。
小時候沒有冰箱,但這山泉就是最好的冰箱。一到夏天,家家戶戶去挑山泉水,然後把西瓜放在山泉裡,浸上了一個時辰,溫度不會太冷,比起冰箱裡的冰鎮西瓜口感好多了。
當然,這山泉噴湧口也是極佳的納涼之處,暑熱難消的夜晚,村人們會搬張竹椅到山泉口來乘涼。曾祖母曾多次告誡我,夜晚去那裡,一定要小心,因為山中的野獸、蛇類也會趁著夜色下山到這裡飲水、納涼。後來就有人在山泉噴湧口打死了五步蛇,這樣的軼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次。
這裡的水連蛇也喜歡,本來可以共享,但隨著五步蛇價格的高企,山泉附近的山成了職業捕蛇人經常光顧的地方。他們以山泉口為中心點,按不同的方向分析出「蛇路」,最後找到蛇洞,其間的奧妙,我至今不得其法。
我在十八歲那年離開老家,一直在外求學、工作,算來已三十年出外。大致是在五年前,山中的兩眼山泉,一眼產水減少,只有在豐水期才會噴湧,而另一眼為響應自來水到戶工程,噴湧出來的泉水全部用抽水泵送到山上的儲水塔,經過這一遭,山泉的鮮活就不存在了。然後它通過暴露在外的水管送到村人家中,這山泉已不是山泉,而只是簡單的水了,雖然仍有「石水」的口味,但多了一種泥土的腥味和陽光味,口感大不如以前。
我心中常有感嘆,這是這項惠民工程的一大敗筆,也說明一個道理,任何一種自然東西最好讓它保持自然,即便多一點點的加工,就會破壞的它的自然。
我讓父親打了一口井,井床在泥土中,它的質地與源自石炭岩中的水完全不同,井水是軟的,山泉是硬的,就像一個人一樣,一個是沒有精氣神的,一個是生機勃勃精精神神的。但井水保留了山泉的最基本特質:冬暖夏涼,它除了可以用來冰鎮西瓜,還可以讓生在城市、長在城裡的兒子知道,原來大地就像一個大冰箱,不用插電,也可以生產出冰鎮水。
我一直非常遺憾,覺得老家的魂沒有了,那種可以把歷史人文與現在聯繫起來的東西不見了,雖然老家造起了洋房,鋪上了柏油馬路,裝上了路燈,但因為缺少了那兩眼山泉,所有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