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科技股領漲 3大股指同創新高 道指首登4萬5000點

法國會通過不信任投票 總理巴尼耶上任僅3個月便垮台

美國賀卡禮儀文化(下)

拜美國文化所賜,被定位作「消費品」的賀卡和禮品包裝紙可謂難兄難弟,送禮程序一旦結束,即多半面臨被丟棄的命運。賀卡尤其是,不像包裝紙,若是設計得漂亮華麗且損壞不大的話,尚有被回收使用、或轉為勞作用紙的可能性。

老一輩人懷舊,會把收到的各種賀卡收納在鞋盒,或有些餅乾還是巧克力附贈的洋鐵皮盒子裡,也有用剪貼簿的方式按收到的年月分類,作為交遊廣闊與子孫滿堂的證據。而窩在隔間內工作的上班族們,習慣把收到的賀卡或明信片釘在辦公桌前的牆板上示眾,定期撤換,讓設計精美或文體幽默的卡片發揮祝賀之外的裝飾功能,不至於讓它們立刻進入碎紙機或回收桶內。

一般在美華人之間若是面交送禮,附帶卡片這道手續,取決於送禮人對賀卡文化的認識及接受度,認為可有可無者眾,只因祝賀是在獻上禮物的同時親口告訴。如附有卡片,也等同於是對收禮人說「悄悄話」,這份「心意」絕對得關起門來感受,斷不會像洋人收禮時那樣公開宣讀。因此,不熟悉美國賀卡文化的移民,多不免認為卡片是一種「打腫臉充胖子」兼「浪費錢」的道具,不僅概念有別,在語文程度的差別之下,不懂得欣賞業者為消費者們精心撰寫的卡片字句者亦大有人在。

環保意識抬頭之際,美國賀卡文化甚至歷經過一個非常階段,流行採用較高成本的再生紙印刷,背面標註「你不會因為這張卡片而砍掉一棵樹」的標語,企圖力挽狂瀾。加上再以後塑膠禮品卡的問世,把卡片與禮品之間的界線給重新畫分,甚至包裝的需要都被簡化,對傳統的賀卡文化造成不小的衝擊。

紙質賀卡儘管在商店裡價格依舊居高不下,在二手店卻常見滯銷,有很多撿便宜的機會。我曾見有一老人手握一疊卡片,在排隊等結帳時嘀咕:「一張只花二毛五,寄出去還得再貼上七毛三分錢郵票……。」他身旁像是兒孫輩的年輕人回他一句:「要這麼花掉一塊錢的話,不如發短信貼圖、同時送出電子幣更省事些?」說完,老人居然把卡片全還回貨架上不買了。

過去人常說「禮多人不怪」,而長期的景氣低迷,卻能把這句話改寫作「禮多人負擔」。在美國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我,一路見識到賀卡從禮儀文化淪為了代際之間的繁文縟節。(下)

華人 移民

上一則

蔡朝陽 克制痛苦 跳脫紅海 開發風電葉片

下一則

感恩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