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沒有說謝謝
日前女兒和女婿帶外孫女回來吃晚飯,飯後三歲多的外孫女在吃一串葡萄,我從她碗裡的那串葡萄中,摘了一顆放在嘴裡說:「好吃。」外孫女高興地又摘了一顆與我分享,我也沒客氣吃了那顆葡萄。
之後,外孫女蹦出一句英文:「Waigong didn't say thank you.(外公沒有說謝謝)」我尷尬之餘趕緊補了一句「Thank you!」女婿用中文對外孫女說:「妳要說,不用謝。」外孫女還是不習慣說中文,順口回了「You're welcome.」
外孫女很小就上美國的托兒所,我並不覺得托兒所或幼兒園有多重視智力開發,或要挑戰高深知識以及培養音樂天才,也不會讓小孩去鸚鵡學舌,死背硬記什麼經典;而他們更關注的是小孩的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學會與人相處、為人處世的日常規矩。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家庭和兒童生態學副教授霍莉·布羅菲-赫伯(Holly Brophy-Herb)研究小組的研究證明,兒童三歲時的社交技能,可以預測未來的社交和學業表現。
在小孩啟蒙階段重視兒童早期社交和情感發展,日後這些兒童在認知、語言和社會情感方面的表現,都會優於其他三歲時的同齡人。中國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概說的是同樣道理,這或許便是美國幼兒園更關注小孩社交技能發展的原因,因為對以後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這讓我想到今年夏天我們家種的兩棵桃樹大豐收,桃子壓彎了樹枝,成熟的果實綴滿枝頭,我們已無法吃完,我太太周末就動員左鄰右舍的小孩來摘桃子。
年幼的小孩有大人陪同,我們也擺好穩固的梯子,提醒他們注意安全,還叮囑吃的時候要小心有的桃子裡面有蟲,吹噓那可證明是有機食品,我們沒用化學殺蟲劑。有個稍大的男孩摘完回家後大概還不夠過癮,一會兒自己提著籃子又跑來。
看著鄰居的小孩摘桃子時的興高采烈,我心中充滿幸福和滿足,算是一種甜蜜的享受。過去剪枝、澆水、施肥的一切勞動辛苦,此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更增添了一份快樂。
之後,我們家信箱裡就多了幾張小朋友送來的謝卡,有買來的印刷卡片,也有自己製作的謝卡配上歪歪扭扭的圖畫,讓人感到很溫馨。
大到有美國重要的節日,例如感恩節,小到有鄰里間小朋友的謝卡,或是外孫女提示要說謝謝,這世界相互友愛、相互尊重,多一份分享、多一點感恩,每人如果多說一句「謝謝」,總是會更美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