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稱拜倫為「校園異類」紐約大學共和黨學生會長辭職

國務院:美俄同意建立磋商機制 致力俄烏停戰

他鄉變故鄉

這是一場慶祝社團二十周年系列講座,主持人是新移民二代,她靦腆卻不失大方,講到感性處忍不住濕了眼眶。她的母親是菲律賓籍新移民,來台灣二十多年,這個社團成員都是新移民,以東南亞籍女性居多。

社團理事長由新移民姐妹擔任,二十年來,許多姐妹們從廚房走到街頭,看著她們從排斥拿麥克風,到能夠站上宣傳車疾呼爭取權益,並赴各公聽會為自己發聲。她們的成長之路顛簸崎嶇,卻也穩健踏實,我偶爾出現在她們辦理的各項活動擔任志工,以微薄之力支持她們。

二十年前,我在社區大學新移民女性中文識字師資培訓班,與帶領課程的研究生首次相遇。她們都是來自同一位指導教授的研究生,後來因緣際會,我也加入成為研究生,於是與新移民姐妹有了更進一步的情誼。

我常在各種會議與活動場合,吃到她們親自料理的家鄉美味,聆聽她們在餐桌上分享女人心事。由此開啟我的東南亞美食味蕾旅行,這也常讓我在品嘗東南亞料理時,腦海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姐妹們的生命故事。

爾後,我雖因工作繁忙未能時常參與,但心裡總為她們留有一個角落,等待她們的故事走進來。理事長分享她在社團的日子與經驗,未料投影片的第一張照片,我竟然也在其中。驚喜在眾多照片中她會挑選這一張,這是十多年前參加社團某個培訓營時所拍的吧!歲月悠悠,目前我們都成為「老娘」了。

指導教授是社團的催生者,二十年間社團曾數度差點解散,畢竟維繫新移民團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力吃緊、經費拮据,幾乎是靠志工維持營運。況且這個社團不是以吃喝玩樂為主,而是以培力、賦權,讓姐妹們長出自己的力量為宗旨,可以想見要克服的困難多如牛毛,我見證她們雖遇萬般阻礙,仍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每次當我人生低潮時,想到她們渡海千里遠嫁來台灣的心路歷程,我便很快就又振作起來。

社團成立二十年迎來一個大獎,肯定她們戮力為新移民爭取權益。當我在臉書看到喜訊時,內心洶湧澎湃,激動不已,姐妹們的努力終於被看見,獲得最高榮譽。我著實感受到,即使身為一位微不足道的小志工,也是與有榮焉。衷心祝福姐妹們都能平安,未來的路都能愈走愈順。

移民團體 東南亞 臉書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