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裡的故事(一二)
父親沒去世前,他們在愛華公寓還只是一個studio,就是一個大統間。她睡長沙發,白天把鋪蓋捲起來,放到父母的大床上。晚上她睡在沙發裡,有時半夜醒來,能聽到大床搖晃的聲音,還能聽到父母輕輕聊天的聲音,但她總是很快又睡著了。父親去世前的這年,他們才從愛華公寓的三樓換到了二樓的兩室一廳。住房條件改善了,父親卻一病不起,沒多久便去世了。父親留給她印象最深的記憶,就是那張會搖晃的大床。
這兩天母親左手吊著繃帶,米婭很想幫母親做些什麼,然而卻不知如何著手。好在母親僅右手都能把飯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說起來,母親在美國也很多年了,但她還是吃不慣西餐。正確地說,母親在家裡一直過著上海人的小日子,一切還是從前在上海時的習慣,連米婭這個華裔二代也必須這樣。如果米婭在家裡說一句英語,母親就會指責她說:「你是中國人,不准在家裡說英語。」
母親不僅讓米婭說普通話、上海話,還讓她從小用中文寫作文、閱讀中文書籍。米婭之所以考上醫學院,在母親看來,全靠她的中文幫了她的忙。母親的說法似乎也有道理,的確在美國一個有多項技能的考生,錄取的機會一定會多一些。
母親忙來忙去,發現洗頭的護髮素沒有了,就差米婭到唐人街上的小店裡先買一瓶小的,待空了去Costco再買大瓶套裝。母親的吩咐,米婭自然沒有不去的道理;再說出去透透空氣,也是暫時逃離母親的視線,何樂而不為呢?說真的,若不是母親的手摔傷了,她早就回學校去了。(一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