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加倍努力阻止中東引爆廣泛戰爭

安大略機場設沉浸空間 「水下森林」供旅客專享

歲月饒過了誰?(三)

圖/趙梅英
圖/趙梅英

「有鄧媽媽這位內科醫師的守護,鄧伯伯得到最理想的照顧,知道該怎麼用藥,接受合理的治療,既不耽誤病情,也不過度治療。銀月在美國也得以安心,每年回來看望爸爸、媽媽。所以她每次回來都馬上進順德,沒在廣州停留,也沒見同學。」芷萱替老同學解釋。這麼多年,靜怡也是第一次從芷萱口中,得知銀月父母的詳情。

「挺好的。」

「是,鄧伯伯的病情一直很穩定,有尊嚴地活著。直到疫情席捲全國,無人倖免。鄧伯伯是感染了新冠,引起了併發症去世的。其實他得新冠之時,養老院的院長正是肺病專家,院裡還有呼吸機提供,這在全國的養老院裡可謂是首屈一指的配備。別說養老院有呼吸機這事有多稀罕,養老院外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呼吸機而不得。可是,鄧媽媽婉拒了院長的善意,沒讓鄧伯伯上呼吸機。醫生的職業讓她很清醒地意識到,上呼吸機不過是茍延殘喘,多活兩個月,最後還是會無藥可治、回天乏術。何必受此折磨?不如體面地告別世界。

「鄧媽媽今天跟我說,鄧伯伯是在自己的房間裡,躺在舒適的床上離開的。那天,護士來給他洗了個澡,還餵了午飯。鄧伯伯看起來心情很好,就靠在床上,聽著鄧媽媽的琴聲睡著了。是那麼的安詳、那麼的滿足。

「之後,鄧媽媽覺得在養老院住習慣了,自己也會一天天老去,在這裡有人照顧,就一直住下去了。其實最主要的是,她不願給銀月添麻煩。父母老去,能夠這麼瀟灑,真是不多。懂得照顧好自己,就是最大的福氣。是自己的福氣,也是子女的福氣!」

靜怡靜靜聽著,若有所思。

「鄧媽媽早就寫好遺囑,身後一切,包括房子都留給銀月。廣州的房子多年沒住,荒廢了。她一個老人家沒力氣搞了,就等銀月處理吧。銀月也說,她會提前退休,回來陪媽媽住。媽媽覺得順德住得舒服,她就搬去順德。

「你看世事就是這麼奇妙,有的老人天天緊拽著兒女不肯放手,想方設法留住孩子,日日憂慮不得安寧。即使兒女孝順都在身旁,也不見得舒心快樂。而那些進退有度、懂得放手的父母,一心不要成為兒女的累贅,反而得到孩子真誠的回報。」

「確實如此……」靜怡深有感觸。「你們家也是很好的例子。你爸爸不也是二十年前就為自己安排好,住進老人公寓,都不用你操心。你還不是一年回來兩三次?最不可思議的是,疫情期間你都能跑回來。隔離三周欸!難倒了多少人。還有簽證!我們的十年簽證都暫停使用,你居然拿到簽證。這樣難,你都回來了,為了看爸爸。你做了我們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

「我爸爸是常常說,他身體好,我們都不需要掛念。『我沒有三高』、『你們放心,我能活到一百歲』,這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一百歲沒問題。實際上你爸爸也快一百歲啦!真是身體好!心態好!」靜怡說。

「主要是心態好。」芷萱接著說,「心態好百病不沾身。他的精神世界豐富,一直還讀書、看報、寫詩,他很願意和年輕人交朋友。他那一輩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好多人都活不到他這個歲數。即使還活著,也病痛纏身、不良於行,見個面不知道有多難。老朋友一年年少,還是有年輕一輩的人來探望他,他一點都不孤單。

「我有一位鄰家大哥哥,我們兩家算是世交吧。其實這位大哥哥大了我很多,以前我都跟他說不上話。他自己的爸爸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去世了,大哥哥現在就是把我爸爸當作自己父親一般孝順,常常去看他。大哥哥跟我說,他出生時,市面上有錢都買不到牛奶、雞蛋,要到黑市高價換的。我爸爸曾拿自己的工資給他買牛奶、奶粉。這是他聽他媽媽說的,我倒沒聽我爸爸提起。他一直記到今天,逢年過節一定禮數周到。前兩年疫情,我回不來給爸爸過生日,都是他給爸爸買蛋糕慶生。我不在廣州的時候,就是仰仗著同學、朋友這些有心人去看望爸爸。」

「對啦,記得星期五,我們一起去看你爸爸,順便也去看看曉星的媽媽。聽說她媽媽也住在你爸爸同一個老人公寓。」

「好呀,我去過曉星媽媽那裡。知道她住哪棟樓。我們約在這個地鐵站見吧,我也正好把我爸爸的存摺交還給他。」芷萱說。

「你爸爸銀行的事辦妥了嗎?」靜怡問。

「部分辦妥了。嗨,說起來一匹布那麼長。我們還是先吃飯吧,下次再跟你聊。」芷萱累了。兩人光顧著說話,這頓飯吃得時間特別長。(三)

養老院 疫情 簽證

上一則

前台北縣長 周錫瑋種花減碳 作畫廢寢忘食

下一則

黑山公園春秋遊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