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鐘
在佛教的叢林道場,黃昏擊鼓、清晨叩鐘以報時間,稱為「暮鼓晨鐘」,並以此勸人精進修持。其實這只是簡說,真正的做法,是每天清晨先叩鐘、後擊鼓;黃昏時則是先擊鼓、後叩鐘。
宋蘇軾有詩云:「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書雙竹湛師房二首》),這是蘇軾熙寧六年遊宿杭州廣嚴寺為住持湛師而作。
廣嚴寺內有竹林,因所生竹皆成雙成對,故又名雙竹寺。詩中寫夜宿寺院,僧人暮鼓晨鐘,參禪禮佛,詩人對此閉門不問,對著黯淡燈光,孤枕而眠,但多了一份悠閒,以有聲寫無聲。
至於擊鼓和叩鐘的功效有何不同?清晨叩鐘,是開靜;黃昏擊鼓,是止靜。有對聯曰:「晨鐘驚醒迷夢;暮鼓喚回覺心。」鐘聲與鼓聲不同,鐘聲悠遠,鼓聲穩重。鐘聲能使人警悟,發人省思;鼓聲則如天降甘霖,清風徐徐。
當然,鐘與鼓並不是佛教專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鐘是金石樂器,其特色是聲音宏亮,音質清脆,音色柔合,代表金石之聲。
鼓是革類樂器,以野獸皮革製成,平時可配合舞蹈節拍,作戰時可激勵士氣。由於鼓有共鳴作用,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助威之用。
筆者偏愛鐘聲,也許與不少騷人墨客留下千古吟頌的名作多與鐘聲有關。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年輕時讀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其中的「夜半鐘聲」之說,歷代都有人討論。宋朝歐陽修曾有質疑,指稱:「句則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鐘時。」但後來身為蘇州人的范成大則有考證,謂寒山寺確有半夜撞鐘習俗,謂之「定夜鐘」。
FB留言